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92章 感不同受(抽奖活动最后一天,求月票)(2)

他从牌坊下走出,而牌坊上则是写着“番和县大斗乡永昌村”等字。

永昌村坐落于番和县西南,位于焉支山与祁连山之间的宽阔河谷内。

早在百年前,此地曾设置有大斗军,兵额一千五百人。

后来吐蕃攻入凉州,大斗军基本阵没,而昔日大斗军的军营也在沧海桑田中变为废墟。

大斗乡便是在昔日大斗军营原址上修建的乡,而永昌村则是坐落在大斗乡西南二十余里外。

此地往上数几千年都没有人在此地修建村寨,因此此地十分原始。

不过此地虽然远离番和县、大斗乡,却有两条小河经过,因此并不缺水,地势也十分平坦,开荒的难度不算太大。

虽说马懿、李阳春两人都是同届同班的同学,可马懿已经及冠,而李阳春因为早慧跳学,如今不过十五岁。

两人年龄差距摆在这里,所以在班级上的时候,交流便不算多。

如今即便被安排到同一个村子参与公田垦荒,却也没有太多时间交流。

李阳春跳级、马懿从小富贵,因此二人并不会开荒。

他们被划入村内李家、马家户籍,与两家共同吃饭、开荒。

整个永昌村有十六户人家,人口不过七十余口,并不算多。

但如今迁徙人口的浪潮还在继续,相信不久之后,永昌村的人口还会翻上几番。

“锄锄”

由于是公田,因此开荒并不需要划分地界。

李阿丈与马家阿丈在一处开荒,因此李阳春和马懿也凑到一处。

相比较健谈的李阿丈,五十多岁的马阿丈显得沉默寡言。

因此他们两人的活计,便由李阿丈安排了起来。

李阿丈眼见他们都快握不住锄头了,于是主动说道:

“小李先生、小马先生,您们把地里的石块捡到牛车上,给女子运回村里就行。”

“不用了阿丈,我们能行!”

尽管手疼的厉害,但马懿还是硬着头皮留下了。

李阿丈闻言,当即看向李阳春,却见李阳春也笑道:“阿丈,我们也是农民的孩子,不用担心我们。”

“好吧”

李阿丈无奈笑了笑,随后低头干起了活。

在他身旁的马懿、李阳春,虽然开荒的动作生疏,但态度却十分认真。

两人模仿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