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9章 这晋王到底是要干什么啊?!(5)

借助这一件事情,洗白自己的身份,就没有考虑别的。

没想到楚世昭他是真办啊。

而且那些造反的义军,愿意恢复生产的,都回到家乡种地去了,愿意留下来以工赈灾的,都在卖力地赶工,主要是大周王朝一般征召劳工,让他们做工,都是不给工酬,相当于义务劳动的。

楚世昭是先给粮,再让这些义军去工作。

在楚世昭这么讲道理的情况下,这些义军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还不干事。

本来还对朝廷颇有微词的人,在晋王到了以后,没有一个人对朝廷敢说什么坏话。

楚世昭也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手段,他只是想知道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神话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对于那些起事的百姓,先不用物理教化,先拿最实在的事实,楚世昭给得了,他也收得回来。

反正那些粮食,也不是楚世昭自己的,那是楚世昭冒着‘朝廷’的名义,薅过来,先给用上的。

等豪强大族追债的时候,楚世昭有的是办法拖,慢慢给也是给,而且不是朝廷给么?

而且楚世昭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周王朝之前对百姓过于苛刻,导致楚世昭现在没有对百姓太好,只是以最正常最正常的标准对待他们,百姓们就对楚世昭感恩戴德了。

本来打工就是要给人工钱,给人粮食的。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按照大周王朝的律法,每个公民都有义务给朝廷修筑河道,修缮什么什么工程,这种劳役是无条件接受的。

所以楚世昭拿出工钱,让这些义军干活,不仅是有效利用了劳动力,他们甚至还很感谢楚世昭。

就这段时间楚世昭坐镇东南的功夫,他招编过来的义军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之众,这还是没有算上那些想要回家种地的义军。

而且,楚世昭为了安定那些离开的义军不要再度误入歧途,是每个人放行前,都给他们准备了安家费。

楚世昭起初没有发现氛围的变化,但是后来他发现自己调动这些义军组成的部队,甚至比调动自己的部队还要畅通无阻时,他意识到了财帛的力量。

可影响力更加深远的地方在于,楚世昭所做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宋珣所在的起事之地,这导致宋珣手下的很多义军也产生了抵触心理,想要投效晋王,以赦免自己的有罪之身。

看到效果了以后,楚世昭心中有了新的想法。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