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28章 一心就藩的楚世昭,大周也想改稻为桑(5)

如果说韦氏在长安是气焰最为嚣张的门阀大族,王氏是最得势的高雅名门,杜氏就是整个长安底蕴最深,却也是最低调的名门,他们兢兢业业,直到现在,杜氏在朝中都有一批出仕为官的大臣。

自开国至今,都有不错的朝堂地位。

以至于郭谦一听是杜氏出的政策,就更加支持了,“杜氏向来沉稳,而且颇有远虑,他们敢提出这样的策略,应当是有利于社稷的。”

“但是.”永晋帝沉吟道:“老四听说了改稻为桑的政策,立刻上疏反驳。”

“其一是老四认为地方上的管理,朝堂无法涉足,即便我们下达了命令,百姓也不可能放弃种农田而去种桑树。”

“种桑树的确可以养蚕丝,做丝绸,可是对百姓来说,丝绸的生产跟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他们既拿不到银子,也没有粮食吃饭,所以他们不可能答应朝堂去种桑树。”

“其二是这样的政策一旦推行,朝堂未必能及时管得上地方,容易让那些地主抢夺底下农民的土地,这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现在南方有起义军起来,想要推行这样的政策就更加困难了。”

听到这里,郭谦又道:“可是国库的亏空,总要补救,面对这些问题,陛下不可因为有难以处置的地方就放弃,不然凡事遇到困难就要放一放,那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呢?”

郭谦早就听出了永晋帝心中的意动,但是因为楚世昭的进谏,又开始犹豫,而判断出永晋帝真实想法的郭谦,自然是继续推动永晋帝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他都是这样走来的,也清楚,只有支持永晋帝真正的心意,他的地位才能长久。

“地方上有意见,不能治理,那就让能压得住地方上的人去治理,在南方有叛乱,那就让能压得住叛乱的人去镇压。”郭谦又道:“臣以为兵部侍郎桓盛颇有才能。”

“他是凉州人,自幼了解军务之事,亦有治政之才,由他推行改稻为桑,再遣他平定那盐商的叛乱,不是一举两得吗?”

永晋帝本就头疼叛乱之事,想要调遣手下的大臣前去平叛,但至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如今改稻为桑的政策放在台面,正逢南方叛乱之事,这就很需要一个既懂得内政又能平定叛乱的大臣前往南方。

桓盛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很多事情都办得妥当,这让永晋帝顿时意动了起来。

他注视着眼前的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