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廷议大政(2)

又看向梁储、蒋冕、毛纪说:“而眼下,毋庸置疑的是,惩奸除恶乃是第一要务,唯有彻底铲除奸佞,抄没其产,以抄兼赈,才能安民,不但能让随陛下进京的二十余万流民得安,也能让天下之民得安!”

蒋冕和毛纪跟着颔首。

同时。

杨廷和看向次辅梁储,而笑着说:“叔厚公,眼下我们内阁得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啊。”

眼下,杨廷和最不放心的就是梁储这个老好人会在惩处魏彬和王琼说提出反对意见,而为这些人说情。

偏偏梁储资历不逊于他,在满朝文武中也颇有人缘,公卿大臣与科道言官里,基本上不是他的门生故旧,就是梁储的门生故旧。

所以,杨廷和需要梁储表态。

“谁若有包庇奸佞之心,便是有负陛下图治之心,有负天下!”

蒋冕这时则跟着沉声说了一句。

梁储因而不由得对杨廷和讪笑着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朱厚熜在平台召见杨廷和后,倒是带着太监们来了文华殿内,而对魏彬吩咐说:“在后厅除了设御座,让朕可以听群臣廷议之事外,再设一铜磬,便于朕敲磬止议。”

魏彬拱手称是。

接着。

朱厚熜又问魏彬:“登基大典后,迎立内臣和阖宫上下宫人的赏银发下去没有?”

魏彬道:“回皇爷,已经发下去了。”

“这便好。”

朱厚熜点了点头。

他现在可不会再轻视这些底下宫人,而会有意识地的对这些人施恩。

在朱厚熜看来,这些人虽然在这个时代属于微不足道的人,但却往往也能制造一些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他厚待这些宫人至少可以减少各宫各殿在他登基为帝后失火的概率。

对于明日的廷议。

朱厚熜认为朝臣们会在廷议上提出改制建议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他已经通过召对杨廷和,确认到杨廷和没有因为他带二十万流民进京而有改制之心,只有想通过传统的抄家夺产之方式来安民的想法,所以才会对他这个皇帝说,登基后第一要务是明辨忠奸。

但朱厚熜还是希望明日的廷议有大臣提出不同的意见。

他不相信,整个文官群体真的就是铁板一块,都跟杨廷和一样,顽固而保守,宁愿用更加激进的方式来对待政敌以安顿自己带来的二十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