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章 关于王阳明和文官(2)

这个王府长史的影响。

毕竟这个袁宗皋跟杨廷和不是一个路子的人。

虽然朱厚熜知道文官士大夫们将是他接下来加强皇权路上的最大挑战者,也是这个时代真正控制了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群体,但朱厚熜没打算消灭他们,当然也消灭不了他们。

因为文官政治文官掌兵是时代趋势。

历史上,最积极为民请命的是他们,出卖民众的也是他们。

好在自古以来,文官们就不是一个整体。

甚至,自宋以后,他们内部斗的最凶,无论是为公利还是为私心。

哪怕是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时代,本质上也是一群文官士大夫在和另一群文官士大夫斗。

虽然这里面也有君王的作用,但如果不是文官们素来难以捏成合力,君王一个人也难以挑唆得他们互为仇敌,乃至一些文官不惜认阉宦为党魁。

所以,朱厚熜应该做的,只能是在文官士大夫中找到和拉拢志同道合之人,进而组成和自己政治利益诉求一致的基本盘。

现在,朱厚熜恰巧了解到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文官很少,自然也就需要在袁宗皋面前坦诚一些,展露出自己的真正意图。

于是,朱厚熜就在袁宗皋这么说后,便点首说:“那就请先生为学生讲这些学问,学生愿洗耳恭听。”

袁宗皋微微一颤,忙满脸亢奋地拱手称是。

他现在恨不得即刻写信告知给王阳明、罗整庵这些人,告诉他们,未来的大明天子将要习学他们所主张的道!

“以臣愚见,深得阳明之学者,当是在罗峰书院聚徒讲学的张璁,此人字秉用,号罗峰,于礼最是精通,著有礼记章句一书,臣今日讲于世子知道。”

这一天。

袁宗皋便于中正斋给朱厚熜讲起了新学问。

而朱厚熜意外的是,袁宗皋居然第一个提到的却是张璁。

这个前半生都在聚徒讲学,如今在京师等待殿试的未来改革名臣。

这让朱厚熜越发肯定,袁宗皋、王阳明、张璁这些文官士大夫应该是一派。

这一派算是程朱理学的背叛者,或者说是在正德以来所形成的改革派。

之所以出现这一派,是因为自明朝成化以来,社会经济就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正德时期,变化更大。

尤其是正德这个皇帝本身,就对传统很叛逆故对思想控制不严,行为举止也非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