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第252章:大唐也在推行太子新政了(元旦快乐)(5)

势必暴增,薪俸、物料耗费巨大,百姓赋税负担恐难承受啊。”

在朝堂上,褚遂良是自然要站在世家角度来说话的。

这时,工部侍郎阎立德站了出来,神色兴奋:“陛下,臣倒是觉得大可一试。太子新政里重视水利建设与农业种植,这正合我工部专长。”

“有专业的农业司统筹,水利工程必能规划得更为精巧,灌溉农田,粮食增收有望。况且,商业司运作得好,工坊林立,朝廷税收只会增多,前期投入何愁没有回报?臣支持推行。”

阎立德虽说不算太子党,但其实早就已经成为了太子的崇拜者。

本身工部这块就是以各项工艺技术立足,而太子的多项发明,包括对原有技术的改革创新,早就已经收拢了大部分工部官员的心,这一点,是李承乾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听闻太子新政的内容,阎立德自然希望能够推广开来。

礼部侍郎王珪也附和道:“陛下,礼部也认同尝试一二。县学若能在各地扎根,教化普及,礼仪之风定会更盛,于我大唐风化传承、人才培育益处颇多,正是契合我朝崇文之策,不应因噎废食,错失良政。”

五姓七望影响是大,但在李世民刻意的打压下,朝廷政治中心里,五姓七望的势力不大。

况且这太子新政,一开始百官心中还有些担心,毕竟太子跟陛下那点事情,百官稍微有点门路的,都有些知晓,在朝廷都算不得多大秘密了。

可现在陛下很明显是支持的,否则晋王怎么敢这么说。

站在高管的角度,对于地方的权力分化,则意味着中央集权。

朝廷百官,就是中央啊。

长孙无忌见众人各执一词,便上前一步,从容说道:“陛下,两方所言皆有考量之处。新政理念新颖,潜力巨大,但推行全国确有风险。不妨选派几处有代表性的县试点推行,既可控风险,又能检验成效,待磨合顺畅,有了经验,再做定夺不迟。”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平和又透着睿智:“众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朕心甚慰。既如此,便依长孙爱卿提议,选几处县试点推行太子新政,由晋王牵头,协同三省六部,精心筹备,万不可敷衍了事。”

“遵旨!”群臣齐声回应,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章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