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84章:铁骑三神器(5)

打造并不算复杂,东宫高炉产出有足够高质量的铁料。

如果是熟练的工匠,打造一套马蹄铁大概需要一个时辰,如果在不熟练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两个时辰。

不过一个铁匠打造每天打造两副还是问题不大的。

一开始的进度要慢些,等打个几天,进度自然就会加快。

这里头比较麻烦的是,是对于马蹄尺寸的把握,需要进行测量。

不过现在东宫已经在运用高精度的卡尺,只需要记录马蹄四肢,然后把数据送到工匠手里,直接进行打造就行。

这其中李承乾还需要安排数百人,对于现有的马蹄进行修整。

毕竟在没有马蹄铁的年代,大多数的马蹄底部并不平整,不能更好的适应马蹄铁。

总体下来,十五天的时间里,也是相差不大了。

为此李承乾总共调动了两千余人,负责完成这次的项目。

太极宫。

太子打造马蹄铁的事情,很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给马穿个铁鞋?”

马镫,高桥马鞍成熟于汉代。

唐朝时期,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马具体系。

这些马具在骑乘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较为熟悉和依赖。

其实隋朝时,就已经有马蹄铁出现了。

只是作为一种新出现或未被广泛认知的马具,其重要性可能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唐朝的骑兵在作战中,更注重马鞍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以及马镫对骑手的支撑作用,而对马蹄的保护相对忽视。

长期以来,人们对马的养护主要集中在喂养、训练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对于马蹄的保护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传统观念中,马蹄被认为是较为坚固的部位,能够承受一定的磨损和压力。

因此,即使在唐朝这样一个开放和创新的时代,也没有意识到马蹄铁的重要性。

而更注重马匹的品种和训练,以提高马匹的速度和耐力,而对于马蹄的保护则相对次要。

李世民对于太子的动作,很快就重视起来。

不是他认识到马蹄铁的作用,而是对于太子的熟悉。

种种迹象表面,太子的很多动作,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

突然大规模的打造马蹄铁,则意味着马蹄铁的作用可能超乎自己的想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