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73章 房玄龄:随时可废太子(3)

跟太子勾结上了。

太子府库支出是没有这么多钱的,毕竟用了七万钱,都要被张玄素弹劾,哪来几百万钱去收买人心。

可不要忘了,东宫里的宝贝多,哪怕是个摆设用的瓷瓶,都是皇家专供,吃饭用的筷子,都可能是藩属国上贡的象牙制成,放到外面的市场上,价值随便十几万钱。

只需要卖掉东宫的一些器具,几百万钱还是很轻松的。

房玄龄为了谨慎期间,暗中去查了东宫的府库情况。

果然,在前年的记录里,查到太子生气,砸了一套琉璃金碗,还有各类瓷瓶的记录。

略微估算下,就是数百万钱。

这就跟李安俨的情况对上了。

是因为李安俨贪财?

所以被钱财所惑?

是也不是。

李安俨是个孝子,家中老父亲已然九十多岁,也许是为了给父亲还有妻儿更好的居住条件。

永昌坊离得近,出了延喜门就能到,方便李安俨看望。

二是为了自身跟子嗣前途。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只要他跟随谋反,那么可谓是青云直上,后世子孙也能延享富贵。

从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李安俨勾结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合理的事情。

换位思考,如果是房玄龄自己,也是愿意这样做的。

太子天然就有正统性,按照正常情况的发展,就是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为了前程,为了后世子孙,很少有人可以拒绝太子的招揽。

掌控了这些情况,对于房玄龄来说,指征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了。

房玄龄是懂人心的,否则当年也不能为李世民招揽到那么多人才了。

李安俨的弱点很明显,就是家中的老父亲。

通过其父相逼,李安俨则必然就范。

再以谋反罪审讯贺兰楚石,以贺兰楚石的情况,房玄龄相信他为了自身前途,必然会选择举报丈人侯君集跟太子谋反。

到了这一步,太子谋反之事,便能轻易坐实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房玄龄,只差临门一脚,就把让陛下废太子,再立魏王为太子。

可就是到这临门一脚,房玄龄迟疑犹豫了。

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

房玄龄是个忠臣,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忠于陛下,忠于大唐。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