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72章: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4)

是长安城正在全城徭役,二来以长安城百姓的收入水准,这样的条件去招工还是偏低的。

所以主要是从周边的城池进行招聘。有太子教令背书,各地的县令直接发布告示。

包括前往长安的路费,也是官府这边负责,直接走驿站的方式。

水泥工厂招工一万人。

每人每月工钱500,伙食费折算下来,每人每天10文,每月300,总共800.

一万工人,则是每月800万钱的支出。

实际上加上运输所用的马车,实际支持每月已经超过900万钱。

至于前期的工厂建设,工人房屋的建造,制造水泥所需要的工具等,这些同样是工人们自己造了。

李承乾的打算,是先把朱雀大街全部改成水泥路。

于此同时,还有黑火药的研制。

跳过粉末火药,达到制作颗粒火药的程度。

已经找了数个大师级别的工匠,直接手搓燧发枪。

燧石的使用,可追溯到王朝时代前,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

在唐朝,普通百姓就已经在使用燧石了。

优质的燧石虽然数量少,但并不难找。

如果是军队装备,自然火绳枪更为使用,但造几把燧发枪自己玩玩,问题还是不大的。

不要小看大唐工匠的水平,手搓燧发枪并不算难事,只是打造的时间会长一些。

手搓枪管,甚至是制造简易的弹簧,问题都不算大,只是暂时无法量产。

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密封上,使用个十几次后,就很容易炸膛。

这就需要去到东南亚去搞天然橡胶了。

显然想要大规模制作火绳枪,目前的工业水平还是能难达到的。

相比之下,大量修建大唐的水泥道路,要更加实在。

后世有言,想要富,先修路。

东宫后院,李淳风已经在安排吏员进行水稻培育的育种记录了。

在太子家令寺,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完成的尺寸标准。

从米,到厘米,再到毫米。

游标卡尺这个东西,王莽已经发明出来,也不需要李承乾再去创造了。

东宫的铁匠,已经开始以蜂窝煤为燃料,在用高炉炼钢,以模块化的方式,按照标准尺寸,打造纯钢制作的盔甲部件。

李承乾这个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