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8章:假的推背图,大唐邸报(6)

“最后这里就是成纸了,压榨后的纸张贴在土砖砌成的夹巷上烘干,再进行整理,裁剪,如此竹纸可成。”

屋内,是满满当当的大块堆积的竹纸。

李淳风虽然已经知道太子把纸张的价格打下来,但首次见到这么完整的工艺流程,还是很钦佩。

而且太子的章程似乎与他曾经见到的不同。

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每个人只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步骤即可,看起来很是顺畅。

再往前,连着几个大屋子,全是木匠在进行雕版的雕刻。

约莫有两百人左右,每人都有单独的雕刻台。

“原本不过几十人,后来殿下让我招了百来号人,才有这等规模。”

“就整个长安城来说,东宫的雕版,绝对是最快最好的。”

太子家令杨启帆很是自豪的说道。

继续走就是印刷区,同样被分成两百个区域,人数也是两百人左右,正在进行刷印跟套色,装订。

“这里每天至少能出三百五十卷各类书籍,对外售价仅是百文每卷,各类经史典籍,东西两市供不应求。”

“得此恩惠,长安学子无不称赞太子殿下。”

唐初的经史典籍主要是手抄本为主,一卷就是一千文。

李承乾造竹纸,印刷联合工厂,成本几乎为零,主要是人工,整个联合厂大约千人规模,都是给工钱的。

三百五十卷,每天就入账3.5万钱,月入百万余钱,支付几十万工钱后,还能剩余几十万。

赚钱对于李承乾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对于百姓来说,也愿意来东宫。

这年头,普通农民年收入也就两三千钱,在东宫年收入一般能达到五千钱。

贞观年间米价低廉,所以钱也更加值钱。

李淳风看完整个流程后,虽有些震撼,但也有些疑惑,不知道太子带来看这里是为了什么。

李承乾此时说道:“孤准备打造长安邸报,在一百零八坊,每个坊都设立报社。”

“邸报大致分为六个方面,朝廷政事,边关状况,农事生产,商业贸易,诗歌学术,奇闻轶事。”

“此报长一尺八寸,宽一尺三寸,可三方折叠,售价十文。”

“通体以简体字,大白话雕刻,通俗易懂,每月一刊。”

“百姓购之,能了解我大唐实况,亦是能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