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6章:大唐第一科学家(2)

所思。

李承乾补充道:“水稻也是这么个特点,根据这个情况,不断去进行严格筛选,选择那些穗大粒满、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的植株,作为下一代育种的亲本。”

“在这个挑选的过程中,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的品种,保留表现较好的品种。”

“我们可以先建立一块用作测试的田地,一代代去进行改良,这样经过数代之后,则就有了高产,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水稻种子。”

李承乾前世好歹是个大学生,虽然学的时候不怎么认真,但终究是学过的。

觉醒宿慧之际,前世所经历的种种,再次清晰的被记忆下来。

这就让李承乾对知识的认知更加加强。

只是虽说懂得后世杂交水稻的知识,但想要传授给他人并被理解接受是极其困难的。

魏征很有才华,可他再有才华,对于遗传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概念几乎一无所知。

杂交水稻的培育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如去雄、授粉等。

镊子倒还好说,手工能打造出来,但在唐朝造出显微镜,这就有些扯淡了,造望远镜还差不多,工艺水平相差过大。

魏征听到太子的说法,感觉很是新颖奇特,在此前,他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言论。

如果水稻真如太子说的那样,是雌雄同体,那么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育种,自然就能得到最好的水稻种子。

“既是如此,那农学院第一差事,便是育种。”

“或许真能培育出,殿下所言之稻种。”

魏征感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不需要太多花费。

东宫就有良田,完全可以作为实验田。

“殿下还说了肥料,不知有和见解。”

魏征为什么不知道太子怎么突然就懂得这些知识了,但神情也更加重视起来。

李承乾道:“增加地力,魏公应该是知晓的吧。”

魏征回道:“老臣幼年便靠种田为生,自然知晓。”

李承乾说道:“自从被册封为农泽圣睿太子,总领农务使后,虽说很大程度上是挂的虚名,然孤也想做些实事,因此特意进行了一番了解。”

“若有错漏之处,还请魏公查漏补缺。”

魏征道:“请殿下言明。”

李承乾道:“自古以来,增加地力有五个方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