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62章:佛法无国界,但僧人有祖国(2)

意呢。”

大汉使臣,历史楷模。

王玄策也有了作死的想法。

李承乾脸一黑,道:“文成公主同意就行了。”

“是,殿下。”

见太子神情不悦,王玄策有些失望,原来是自己想错了。

李承乾也有些无语,高丽还没到呢,你就想招惹吐蕃,别说吐蕃跟大唐的关系如今很是亲密。

难怪王玄策虽然一人灭一国,在贞观末年很是出名,却最后没能进入到大唐权力中枢。

这政治觉悟,属实是低。

“还有,你到了吐蕃,见了文成公主,准备出发天竺前,找松赞干布,让他给你配五千兵马作为使团依仗。”

“这个事情,孤会给你写在通关文书上。”

一般长途跋涉的使团,大约也就几十人在一百人左右。

一来是路途艰难,二来是运输成本高。

不过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带着商业目的前往长安朝贡的使团,会携带大量的特产,并且会从长安购置大量的货物回去。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许一车货物,对某些小国来说,就价值连城了。

有时候碰上大唐皇帝高兴,赏赐个官窑出的花瓶之类的器具,拿回去都是镇国宝物。

“是,殿下。”

王玄策琢磨不清太子的意图,干脆就少说少错。

“你不奇怪孤为什么让你从吐蕃调兵吧。”

李承乾用的是调兵,而不是借兵。

目前大唐周边,名义上都属于大唐的附属国,有义务跟权力,接受大唐的安排跟调遣。

所以历史上王玄策在天竺差点被杀,去到吐蕃是借兵。

而现在李承乾发了话,作为附属国的吐蕃,从法理上来说,就必须遵守,这是调兵。

“臣听从殿下安排。”王玄策恭声道。

李承乾点点头,看来经过这几个月的敲打,王玄策还是懂事了很多。

遂道:“孤了解了一些关于戒日国的情况,据说玄奘法师,在那边很是受到欢迎。”

“贞观十五年,戒日王为玄奘准备盛大的辩经大会,你知道这些情况吗。”

“跟孤讲讲,玄奘法师在天竺的情况。”

王玄策听到这话,语气中有些羡慕,玄奘法师的名声已经通过天竺商人传到了长安,所有很多人对于玄奘法师的求法历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