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6章 老朱眼里的纸钞(3)

生产值的缘故。”

听到这里,朱元璋眉头深皱。

他虽仍不愿相信刘宽所言,却也知道刘宽不会在这上面欺骗他。

于是问:“发行纸钞为何要设立保证金?又为何要估算那什么国民生产值?”

刘宽反问,“陛下可知上古之时未有铜钱,人们以何为货币?”

“没有铜钱时,人们难道不是以物易物?”朱元璋不解。

刘宽摇头,“以物易物自是一种交易方式,却也有类似铜钱的东西,比如说贝壳。”

“贝壳?”朱元璋惊讶,“那东西海边多得是,也能被古人当做钱币?”

刘宽道:“远古时人们稍有生活在海边的,贝壳流入内陆,自然就成了稀罕之物,在金银铜尚未被发掘之前作为钱币使用。”

“金银铜以及布帛、贝壳、纸钞都能作为钱币,这就说明,钱币只是用来交易的一种工具而已,是一种信誉符号。”

“以上几种,除了纸钞外,其本身都足够珍惜,或具有一定价值,所以才被人们信任。”

“纸钞本身价值低廉之极,想要成为百姓信赖的钱币,就必须有信誉保证才行。”

“保证金便是由此而来——后世国家发行纸钞,都会以黄金作为保证金,也有金银并用的。”

“一般而言,发行一文钱的纸币,最好是有一文钱的保证金。”

“虽然就现实而言,朝廷一般都会钞法,但必须有限度。”

“根据后世对古代钞法的研究,主要是参考宋代钞法的经验,纸币钞法最好不要超过保证金的三倍。”

“至于估算国民生产值,其实是对纸钞的另一重保证——主要是为了避免民间钱币过少或过多的。”

“对于大明此时来讲,要估算国民生产值太难办到,也没有后世那么大的意义。”

“想要保证大明宝钞的价值,其实只需设立保证金制度,再允许百姓向官府有司以铜钱兑换纸钞,便足够了。”

至于允许用金银进行交易,乃至向官府有司以宝钞兑换金银的事,刘宽没提。

后世都不允许这么做,大明不允许也是行纸钞之法的必然政策。

朱元璋听完一阵沉思后,看向朱标,“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道,“父皇,既然妹婿已经道出我大明钞法唯一的、也是核心的漏洞,我们便依后世经验,设立保证金制度便是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