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69.表兄高中甲戌科(2)

全相同,赵禥虽然饭后呕血,时常腹痛,而且卧床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是他还是勉力起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比如科举。

咸淳十年的礼部省试照旧举行,学生们因为已经把贾似道给发送了出去,所以暂时平息了公议,纷纷应付起考试来。

其实贾似道完全可以再扛两天,继续装死。真等举行礼部省试,他可能就蒙混过关啦。不过刘整的死,算是激励了他,令他产生了一丝的勇气,觉得带宋的气数未尽。要不怎么就天谴刘整,令其暴毙了呢。

嗐,不提这事。

尽管陆秀夫在御前军器所忙的脚不沾地,但是他还是非常关心李让的考试情况。不仅专门空出时间来,安排李让的食宿,还提前带着李让熟悉赶考的道路。

虽然在杭州,五品官不值钱,一块砖头砸下来,也能砸到好几個五品官。但是在中枢任事,且有差遣的五品官就值钱了。毕竟带宋四品官当宰相的比比皆是,只不过当上副相,就会授予三品衔罢了。

有陆秀夫的协助,李让许多事情都行得方便,李株在朝廷内也有几个同科年好的故交。提供什么太大的协助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考科举这种事上,都挺热情。

考吧。

中了。

省试定去留,殿试分高低。

只要礼部省试中式,那么之后殿试只分名次的高低,不会再允黜落。李让通过了省试,那就可以说是进士了,只不过最后再走一道程序罢了。

除非李让吃了熊心豹子胆,在考卷上公然书写“臣构”等字样,这就是自寻死路,那百分百会黜落。如果只是犯一般的杂讳,那皇帝大概率会不咎,以视宽大。

“构”你不能写,但你可以写“狗”啊。

礼部放榜那天,贾似道正好过建康。陆秀夫立刻就拟了一封书信,交给李大父子,命他们回无锡老家宣扬李让中式的大喜,同时递信给张巡和张母。

所以等张巡提笔给陆秀夫写信的时候,陆秀夫的信已经由小李连夜快船送到了张巡的面前。小李这会儿十六岁了,英姿勃发,身高挺拔,不用问也是个神箭手的好苗子。

让小李赶紧把张母也请来,一道分享这快乐,张巡放下了手中的笔。

须臾之后,张母就在家人们的搀扶下,赶到了前厅,一同拆开陆秀夫的书信。张母直念祖宗有德,官家有恩,老李家又出了一名进士,可以继续保持门楣三十年不堕。

信中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