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25章 座谈会现场(2)

了,“我听德宁说,你也是咱们燕大的?你是哪个系啊?”

“我?我不是学生,我就是档案室的临时工。”

“临时工好啊不是,我的意思是,不是学生,岂不是永远也不会毕业?”

程建功拍了拍刘培文的肩膀,豪迈地说,“加入我们吧!”

原来程建功曾经参与燕京大学五四文学社的恢复工作,做过一个叫未名湖的刊物。

只可惜,未名湖这本刊物,从79年做到80年,出了四期内容,就草草收场。

明年程建功就要毕业,文学社虽然还有不少热爱文学的同学支持,但是有文学创作功底的人却不算多,一直想推动未名湖这本杂志再次恢复的程建功,仍旧不愿意放弃这份努力,所以力邀刘培文加入文学社,主要还是想借此提高文学社里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刘培文听了程建功叙说,只说要考虑考虑。程建功还想再说,座谈会却马上要开始了,大家只好各自落座。

主持会议的是杨墨,她开篇所讲述的内容不多,主要是介绍了一下今天的嘉宾。

这场座谈会,受邀参会的人有二三十位,除了作家、评论家,就是各个杂志社的一些资深编辑,另外还有一些文艺界的人士。

这其中,最吸引刘培文注意的是两个人。

一个是王濛,这个不必说,知名的大作家,也是国内一直倡导对文学进行创新和变革的旗手。

另外一个是一个导演,叫做谢非,是从几年前开始崭露头角的新一代导演,目前还没什么说得上的作品。

杨墨在介绍这两位时,都主要介绍了他们与西北边疆的文化关联。

王濛是曾经下放在那里,生活过很久;谢非是两年前刚刚跟人一起指导了边疆题材的电影向导。

简单强调了一下这次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座谈会的意义,杨墨就开始请在座的评论家和作家们发言。

可是说着说着,刘培文就开始发现不对了。

有的评论家虽然认可这部作品,但实际上对这篇作品还是持有自己的意见的,或者说,人家参会就憋着来发表这些意见的。

“不可否认,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用诗化的语言描写出了祖国边塞的美丽风光,也刻画了三位生活环境各异,却又同样面临成长选择的主人公,他们对生命历程中的错误与痛苦的反思与挣扎,让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都大受震撼。但是——”

我就知道!刘培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