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112章 :策士蒯彻(2)

点头。

蒯彻这话说中了他如今遇到的问题。

不过吴广没开口,默不作声的等待下文。

蒯彻在此略一停顿,就等着吴广来一句“那先生可有良法”。

这是纵横术的一个套路。

先说对方正面对的困境和急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等对方上钩后发出询问,他就能得到主动权,最后再用言语引导,使对方最终采纳自己的建议。

之前蒯彻说范阳令就是这样。

哪知吴广不动声色。

蒯彻不好拖延,便主动问道:“今臣有一策,若吴王能听臣之计,便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定千里之地,可乎?”

话语落毕,蒯彻双目紧盯着吴广,内心有些小小的紧张。

相比范阳令徐晖,这吴广可是拥兵数万的男人,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吴广此时也看出对方套路,不由哑然失笑。他想知道这蒯彻有何策略,也就顺着话道:“蒯君之计,何谓也?”

蒯彻见吴广终于上钩,眼中闪过喜色。

他扬声开口:“今范阳令闻吴王大军至,本应整顿士卒以死相战。然其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本欲降吴王,又闻易县死战,其令、尉皆死,故心中忐忑。吴王何不与臣君侯之印,以此拜范阳令,则范阳令必降吴王,如此则不费兵卒便可得一城。”

“吴王再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于燕地诸城。则燕城守吏闻之,皆曰此范阳令,先降吴王而得富贵,如此诸守吏皆喜,燕地诸城便可不战而下。此乃臣之所言传檄而定千里之策也!”

吴广注视着蒯彻。

此人的策略和吴广的想法一致,都是“千金买马骨”,树立一个投降秦吏的形象,以此打动其他守城的秦人。

不过蒯彻在吴广让投降秦吏喊话的基础上,还提出用爵位收买,乘朱轮华毂等形式,能大大的增强说服力。

在此之前,吴广虽然赦免投降的秦吏,并给与一些人奖赏,但没有形成系统。蒯彻的建议对于他攻取燕地很有用处。

这是个人才!

吴广眼中浮现灼热。

张耳、陈馀被他打发到西边去后,吴广手下就没了能为他建言献策的谋士。

司马卬、岳成等将领带兵打仗还行,可若说到出谋划策,那还是有些专业不对口,比他吴广还不如。

偌大的河北方面军,两个郡数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