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三年(2)

原大患,汉朝时的匈奴,隋唐时的突厥,更不要说五胡乱华,以及我们现在。”

“北边的夷狄,可一直都是我们的大患。”

但很快便有人道:“可也不用迁得这么近吧,万一要是让辽国给打过来,那岂不是一国的人才,包括国主,都有可能被抓了?”

说这话的人,是刚刚守孝回来的苏轼。

欧阳修是欣赏这文章写得还行的年轻人的,但太子殿下给他下了命令,让他好好地控制舆论,尽可能地让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这一决定。

那欧阳修也只好是硬着头皮上了。

解释道:“难道我们曾经的开封府,就离辽国不近吗?辽国军队曾经须臾数日,便可直达开封城下。”

苏轼便道:“可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要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

欧阳修便道:“那你以为,迁都哪里好?”

有人便道:“为何不能不迁都?”

欧阳修道:“这不迁都,我看怕是不行。”

对方便问道:“为何?”

欧阳修解释道:“这东京城,虽说位居天下中心,水陆便利,可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对方问道:“什么很大的问题?”

欧阳修于是道:“如果开封仍然作为都城,那幽州怎么办?”

对方一脸不解。

欧阳修便道:“别忘了,当年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也是从幽州,从北方起兵的。安禄山,当初就是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

“若是仍以开封作为都城,都城原本就需要至少二三十万的守军,如今西北,有守军十多万,河东地区,有守军接近十万,河北有十万,那么幽州,你们以为需要多少?”

“我们本来就冗兵了,天下税赋,五分之四,都得拿来养兵,而幽州,又是北方防御戎狄的重中之重,再怎么样,都至少需要二三十万。”

“那你们以为,开封要不要还要再增加二三十万,以使得,我朝中央军可以对边军内外相制?”

所有人一听这个,也顿时都知道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欧阳修便道:“因此迁都,这恰恰是太子殿下体恤天下之举。”

有人又道:“可幽州粮食转运也不便啊。能像开封这样,养活一个都城的人?”

欧阳修便道:“你能想到的,太子殿下难道能想不到?你或许没有到过河北,河北的铁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