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人活着,可真累啊(2)

不太想影响他爹爹的权力。

而且他爹爹的,不迟早都是他的。

但是

现如今,他却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不这么做不行。

毕竟这朝堂上,一个个都像是范仲淹、富弼这样的人,那只会成为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他们所认同的那一套,跟自己所认同的,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

其实如果他们能多闭嘴,少说话,准确地说,是少质疑,那倒也还好些。

主要是

赵昕觉得他们有时候挺烦人。

倒是有点怀念他老师了。

他老师晏殊虽说是有点混,但起码,自己想让对方做什么,对方从来都不会推辞。

即便是有什么意见,那肯定也是跟你商量着来。

而不是像范仲淹、富弼这种,搞得自己好像做点什么事,就跟杀了他们全家一样。

好像这天下不是姓赵的,而是真的是士大夫的一样。

所以赵昕才说,他其实真的非常想学朱元璋。

也不知道当初李世民到底是怎么受得了魏征的。

不过其实从史书上也可以看得出来,自打贞观十年,还是多少年,也就是恰好长孙皇后去世的一段时间以后,其实李世民也不怎么喜欢听大臣们的谏言了。

但是如果大臣真的不说话,李世民又不知道国家哪里不行了。

所以

他又屡屡下旨,让大臣们有话就说。

可召见了一批人以后,又发现,这批人甚至连在朝堂上对话都说不利索。

有人便告诉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的帝皇之气太过于强烈。

吓得别人都不敢说话。

其实哪里是什么帝皇之气太过于强烈,说白了,就是有的人怕说错话因此说不定会受罚,干脆,也就不说了。

而且担心自己会不会说错,结果就是说话也变得磕磕碰碰。

有一说一!

其实赵昕原来也想当李世民的来着。

但后面发现,他这李世民,估计还当不了。

因为李世民之所以会养成那样的性格,或者是形成那样的结果,完全是因为李世民还需要有一些聪明的大臣,而李世民本人,也可以充分地调动这些臣子的能力,甚至,也可以让这些臣子的功绩,名气,都尽可能地发扬光大。

可问题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