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无人机,都牵扯不到远端中端,我们只需要注意末端就好。”
“按照曹总监说的,先用雷达抓信号,然后利用地面反导力量进行打击。”
陈晨点点头。
谢超文就有些上路子。
电磁干预是有效果,但仅限于小型穿越机。
从内目前空军的水平看,一架电子战机就足以搞定。
面对大型飞机。
最靠谱的还是传统的方式。
只有击落,才是彻底的防御。
此时甘步庭提出了异议:“别的咱先不提。”
“b22的试飞我是看过的,高速隐身。”
“而且全世界范围内,大型无人机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我们启光在做雷达的时候,也尽量在针对这方面。”
“b22那玩意儿是真的不好抓啊。”
沉默。
又是一阵沉默。
防空的首要条件,是要能看见人家。
国内的雷达技术虽然一流,但也没有哪家单位百分百保证能针对低可侦测性单位。
曹子华理清楚了这一切,才知道这是个坑。
“我就说嘛,空军不可能一上来就让我们整大活!敢情是他们整不了,甩锅呢。”
“小老板,你听我一句劝,这个活儿不能接。”
“我们要是有那个水平,就能搞df快递了。”
毕竟是艺术家,曹子华的退堂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的。
但抛开他的态度不言。
陈晨觉得他的发言很有参考意义。
df快递——
什么快递不是送呢?
“我心里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我们就把假想敌设定成b22。”
“那你们说,b22在什么时候最好抓?”
甘步庭脱口而出:“起飞阶段,由于要接受地面控制站大量指令,起飞前的低空阶段一抓一个准。”
“对头,那么我们就抓这个阶段。”
“起飞他不就需要机场吗?”
“我们用相控阵雷达和卫星做前端,监控机场频率。”
“这样监控的范围就缩小很多了。”
“一旦捕捉到信号,上传到链路当中。”
“再发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