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8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5)

的门生,羊衜又是南城望族。

借兵救孔融、扫荡北海国的黄巾,不仅有美名,也能获得功绩。

今后遇到难处了,还能得到郑平、刘备、孔融、卢植等人的帮助。

可若应劭不愿意借,不仅会得罪郑玄、孔融、卢植及其门生故吏,还会引起如羊氏一般地方望族的不满,更是会因此得一个见危不救的恶名。

这其中的利弊权衡,应劭不可能不去考虑。

借兵,亦是借势。

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圈子混的,当不成朋友,以后就可能是敌人了。

羊衜见郑平笃信自然,便不在迟疑,按郑平的意思给应劭写了一封信。

“显谋贤弟,愚兄不善军战,又要在家守孝,救岳丈的事,就尽托付给显谋贤弟了。”羊衜拱手一礼。

郑平点头,没有在南城逗留,往北前往泰山郡的治所奉高县。

应劭是个管理能力很强的太守。

懂放权,懂制衡,更懂法治。

因此在这泰山郡,各级官吏大抵都能各司其职。

应劭这个泰山太守,还有闲暇的时间去研究和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以及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

说通俗点,应劭就是个当着太守的官还有空写志怪的奇人。

在得到郑平的名帖时,应劭还在研究最新得到的志怪文献。

“北海郑平,康成先生的儿子?”应劭有些惊讶。

郑平投递名帖的时候,基本都会加上郑玄次子的身份。

正如郑平回答祢衡时说的一样,郑玄儿子这个身份,足以让郑平知名于世,没必要再去求虚名。

只要在名帖上写上“郑玄次子”四个字,几乎都会得到各郡名仕的接见。

人的名,树的影。

有郑玄的名气在,可以让郑平行事变得更有效率。

若是别的什么人来投递名帖,应劭还真未必肯见。

毕竟应劭不仅是名仕,也是泰山太守,不是谁都有资格造访的。

但郑玄的儿子,应劭却不能不见。

“设宴,请客人到正厅,本官稍后便来。”应劭起身,将手中的志怪文献放下,然后换上了正服来到正厅。

这士人间的礼仪,虽然有些繁琐,但也是必要的,不论是客人还是主人,都是对双方的尊敬。

寒暄一阵。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