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再现当年文(3)

儿去。

一位是:国子监祭酒,梁学毅。

一位是:负责监修国史的、昭文馆大学士、丰博颂。

这三位,历来交好,又皆不与四大世家有攀扯。

此前听闻“源根论”惹热议,便也想着来听听。

其实这也是书子们的目的。

扬名怎么扬?

不仅要在书子们中扬,像余惠泽一样。

更要扬进文学大儒、或朝廷重臣们的耳中。

平日里,难有一篇文章引起各方不同的观点,议来议去都是各自的文章居多。

现在突然多出这么一篇、能让各人都畅舒己见、且比较持久,谁又不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

都不需要明着找,他们也能猜到: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热议,必会引起目标人物的重视。

会被听到的。

只是他们没有人能想到:来的居然是如此重量级的大人物。

还是三位!

“这个余惠泽的诗文,我曾经阅览过,想必二位仁兄,亦有过眼过吧?”丰博颂先出声。

此前,他们正听书子们议得热闹之际,忽就被余惠泽的到来给打断。

丰博颂就顺着提了一嘴。

“没错。”

梁学毅微微晗首,“只我对其有三分不喜。觉得他的诗文,稍有些华而不实。”

“你喜不喜的又不打紧。”

身为翰林院大学士、天子近侍、帝王重信的曾文海,从不轻易出言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更从不会轻言自己的喜恶。

听到梁学毅的话,就轻轻调侃了他一句。

也借此避开了丰博颂的问题。

了解曾文海的丰博颂,也没期望着曾文海能说出什么。

他更想说出的是他的看法。

见梁学毅实话实说,他也就趁势接话。

“我也对那余惠泽的文章、以及人品略有微词。身为读书人,还只是个秀才、就如此招摇过市,不好、不好。”

这等于是在提前告诉主考官:我这么高学识、高才华、高水平的人才,你们都不让我上榜,那就是你们瞎了眼。

且还会引起追捧他的人不服气,认为就是科举舞弊。

会闹的。

所以如果在评名次时,有人和余惠泽的水平不相上下,那主考官必然会偏向余惠泽三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