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失手(3)

精神,也将他夸喻成了读书人心目中追捧、崇拜和顶膜的存在。

其中,甚至隐隐有将他形容成了一代明帝。

因为有些字词被刻意错开了。但只要有心,稍稍在意识中错之回正,便能听懂:那些字、词,都是只能用来形容帝王、还是明君正帝的。

赵鸿建,也不免被暗暗引得沉醉、幻想、展望

直至听到最后。

“文载为基、声载为柱,轻易不可垮塌矣。高处不胜寒,却依应如父母之护儿,为其抵抗风雪矣。”

赵鸿建慢慢睁开了眼睛。

峡省乡试舞弊之事,他已有所耳闻,原本正在盘算着如何去管。

他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着很清晰的头脑。

太子外忠内奸;二皇子端王莽撞冲动;四皇子英王只喜做生意在暗中敛财。

只有他,唯有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看重诗文、广集贤士、善待读书之人,已于此中一道之名望尽揽怀中。

正如这篇投所说的一样:他,就是要做读书人之楷模。

他日,亦即会是文臣心目中不二之帝选!

他考虑到的,也和这篇投文中说的一样:真的要达到那一步,除了积累名声外,还得注意保护好已经收获到的名声。

那么,对于书子们来说:相当于人生最重大门槛的乡试,他又岂能坐视不理?

有收获,就得有付出。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基与柱,才不会垮塌。

可他不能亲自出面。所以,这几日正在踌躇着如何“造神”。

就是推出一个在文人中有声望的高才、或者能极快拉拢文人好感的高才,来做这件事。

不过,找来找去都没能找到令他满意的,或者说:是找不到他舍得的。

本来他已硬下头皮决定了一个人选。

现在

赵鸿建的视线定在了这篇投文之上。

有着这样文采卓然的人出面,就完全能够胜任。且此人并不曾出现过在他身边,就更不会引起父皇猜忌。

事后也会比较好处理

屋内的气氛,在赵鸿建的沉思中,逐渐趋于平静,继而凝重。

只有屋外被审问的女刺客,传来一声声凄厉的惨叫之声。

赵鸿建现在就算知道那女刺客并非来行刺、只是来投文,也要审出写这篇投文的人是谁。

“王爷,您要管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