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活着就继续(3)

糊的时候,想通的。

因为他们一起吃饭时,总是让着晏旭先吃。杜景辰在考棚里死死回忆,就想起,早上的时候,他本来也是把第一个馒头拿起搁到了一边,准备稍凉后喂给晏旭。

后来见晏旭喝完肉粥就没了胃口,杜景辰不愿意浪费粮食,便抓起那馒头自己吃了下去。

也是在考棚里看着馒头渣,感觉自己腹泻情况并没有加重的时候,想明白了事情的首尾。

但那时仍是怀疑万俊彥,就想撑着考完,出去告诉晏旭。

不过现在嘛

既然晏旭在看到自己出事后仍然相信万俊彥,那他也就愿意相信。

这把本来进屋时忐忑不安的万俊彥,给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才是朋友吧?

可惜,自己没有这朋友,是晏旭的。

鸡啼六响,贡院第三场乡试,开始了。

晏旭在进场前,本想叮嘱杜景辰一声:让他撑不住就放弃。

但最终什么也没说,只与其对了对拳,然后走进考场、过完流程,坐去了自己的考棚号舍内。

这第三场要考的内容,是杜景辰擅长、是他晏旭的短板。

就是五道策论题。

要求考生需得结合经学理论,对朝廷政事发表见解和看法。

儒家经学,仍然、始终,是所有考试中的核心内容。

为什么说杜景辰擅长呢?

论起时事,晏旭和杜景辰了解得一样多。但晏旭能联想到的更多。

比如:朝廷如果突然加大力度提拔工部年轻官员的话,那么,晏旭就能猜测到,如果是连绵雨季,那就是什么地方的堤坝出了事。

如果是旱季,那就是朝廷要兴修什么地方的水利了。

如果再结合上此前的廷报拿现在的帝王来说,若是此前夸赞过哪儿的山水美,那就是要修建行宫之类。

但正是这样的问题,晏旭不能回答得太多。

看破别说破,让你议论不是让你直戳肿疮。

晏旭就得既要表达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又要避免刺激到任何官员的神经,否则极容易被考官理解为:这个考生太偏激,不适合朝堂。

而杜景辰之所以擅长,就是他对国朝前景充满希望和向往。

说人话就是看什么、是什么。

看到朝廷加大提拔工部年轻官员,杜景辰的想法就是: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