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捧捧?(3)

曹森不掐,别的县令在参与名次评选时,亦会建议曹森赶紧掐。

可晏旭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也不得不这么做。

反正是个死,先过下嘴瘾。

嗯死也要板几下的鱼。

但冤吗?

晏旭自己觉得冤,而在别人的眼里,未必。

因为面试中,就是会有这样考究心性的问题。和策论的目的一样:测试考生的心性、品格、和脾性。

当然,也是在考验基础知识扎不扎实。

比如那边那个考生,也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就一不小心犯了讳,被拖出去打板子了。

只有晏旭怀疑:自己是被故意针对了。

但那又如何?

这一切仿佛流水自然,完全不着痕迹,让他想反攻、想申冤都找不着缝隙。

晏旭挺着脖子站着,心里,已经认认真真琢磨起了去松州,找西南侯,迁户籍、改名字、明年重考的打算。

就是会离着周家人更远一些。

没关系,只要自己想法子挣得足够让他们轻闲一些的银钱,他们能等的。

事在人为。

而曹森在问完所有考生后,就和十二位县令,回去高台后的堂屋内,商议名次问题。

“本官个人的意见呢,”

曹森坐去首位,端起茶盏,低头饮了几口茶水,便头也没抬地道:“晏旭为县案首,万俊彥为第二,”

将十个名个说出。

十二位县令中,立时就有几人接了口:“下官看也行。”

“曹大人真是高瞻远瞩、慧眼识珠、别拘一格,下官附议。”

“曹大人心怀远大,一心为朝甄选人才,当真气魄惊人矣,下官附议。”

“”

还有几位官员在犹豫。

倒不是说有反对知府大人的勇气,也觉得晏旭的卷子考得不做,但就是凭什么县案首是开县的而不是自己县的啊。

开县这拨儿便宜可占大了。

但话不能直白地说,有人便道:“曹大人,那晏旭小小年纪,勇气似乎过了头,下官觉得:日后其只怕也难成大器。”

“是啊,曹大人,晏旭年仅八岁,若是就成小三元,自此破了历代记录,再依着其心性,只怕便会被狂热的风浪给吹折,要不,您再考虑考虑?”

“曹大人,其实莫说是小三元,便是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