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六章:孤家寡人(5)

奈,也没有别的办法自己这个姐妹什么都好,就是对孩子,过分溺爱了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初她之所以放心的把赵祯交给杨太妃照顾,看重的也就是这份全心全意。

和这份心意相比,稍稍有些溺爱,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副场景,显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赵祯坐在一旁,看着刘娥和杨太妃宛如寻常家人一般拌嘴,心中也不由生出一丝温馨之意。

许是真的因为明日要坐朝,所以,刘娥的确对赵祯看的很紧,估摸着他吃了个七八分饱,便命宫人将膳食都撤了下去。

见此状况,杨太妃稍一犹豫,也站了起来,道。

“天色晚了,明日官家有朝会,想必太后娘娘还要话要交代官家,妾就不多待了,等过几日,朝局平稳下来,妾再过来看官家。”

随着杨太妃告辞离开,赵祯也打起了精神。

温馨的家庭聚会结束,那么接下来,自然就该谈正事了。

果不其然,带着赵祯来到正殿坐下,刘娥便从面前的案上拿出两份札子,命人递了过来。

“这些日子,官家虽在灵堂守孝,朝中的政务却不能停,先皇临终前,让大娘娘和你一同处分政务,但具体如何做,宰执大臣们提了两个法子,到底选哪个,大娘娘想和你商议一下。”

赵祯点了点头,接过札子,便细细看了起来。

后宫之人不能直接和朝臣见面,这是规矩。

所谓垂帘听政,也只是笼统的说法,政务处理的具体流程,牵扯到方方面面,自然要细细确定。

之前拟制的时候,虽然王曾坚持写成,皇太后权兼处分军国事,但那是给未来还政做准备。

就当下而言,是否有权字,影响并不大。

实际状况就是,朝廷政务不论大小,悉由刘娥决断。

这一点,包括宰执大臣在内的朝堂众臣,也基本上都是认可的。

眼前的这两份札子,一份来自于参知政事王曾,另一份来自于宰相丁谓。

王曾的方案,按照急迫程度将政务分为两类。

若有急务,则立召宰执大臣觐见商议,若无急务,则每隔五日,太后和皇帝共同御殿垂帘,接见宰执大臣,决断诸事。

而丁谓则主张,将政务按照重要与否分类。

若有军国重事,则立召宰执大臣共同商议,若无军国重事,则每个月的朔日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