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721章,继承人的抉择与对大同之路的探索(4)

爱民有点不赞同道:“像父亲说的那种制度,那就真和礼记当中大同盛世一样,只是一种完美社会的设想,但现实当中百姓是有很多性格缺陷,短视,贪婪,无知,他们还是需要有人去指引的。”

“就像这高陵郡,即便有刘恒这样的领导者,公孙弘这样的干吏,有诸子百家的精英汇聚,但因为放的权力太大,他们还是做了一团乱麻。”

在两年前刘恒上书在大汉进行地方民主试点,徐爱民思考几天之后就答应下来了。

他登基的时候向天下承诺过,要在30年内把大汉建设成为高等富裕的社会,而现在30年的时间马上要到了。

大汉这三十年也发展的非常快,天下的财富翻了几十倍,大汉的财政也翻了好十几倍,可以说大汉保持了开国时期迅猛发展的势头。徐爱民承诺的高等富裕生活基本上算是基本上达成了,但大汉下一步该走向何方?徐爱民感到迷茫了。

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刘恒的上书对他来说刚刚好,可以为他探索大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他才同意了这个试点。

徐爱民和大汉三公九卿商议半个月时间,决定把内史郡划出九个县,成立高陵郡,作为试点的地方。

但这两年下来,试点的效果可谓是一言难尽。

最开始高陵郡百姓根本不相信,还是刘恒不断用广播向全郡的百姓普及试点前因后果,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权利。

靠着刘恒几十年在大汉积累的声望,当地百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在意见相当中状告了欺负他们的汉吏。说高陵县有一个市集了500万修建,说是要解决高陵县西部的市民蔬菜问题。

但不到三年时间,县衙就说市集费太高,导致县衙入不敷出,于是承包了给了私人。

而新来的东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把摊位费提升三倍,开除了八成的市集管理者和清理工,当年就扭亏为赢,赚了300多万,而那个所谓的东家就是高陵县主簿的族兄。

刘恒和公孙弘得到百姓的举报也不客气,只要百姓告状的汉吏,他们马上去查,查到证据确凿的,他们就按法令处置。

当地百姓看有效果之后,纷纷跟进,把自己日常受到欺凌,对生活不满的地方都通过意见箱传递到刘恒他们手中。

关中虽然是整个大汉吏治最清明的地方,但也有许多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只是刘恒这些大汉高层不清楚而已。

毕竟这种事情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