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一章:《广州和约》(5)

霍去病分析着这六条建议。

“他对于敌情的掌握是比较高的。”

“看他提出的上述建议就可知是从当时英舰云集省河、兵临广州省城的现实局面出发。”

“六条建议都是让奕山先设法摆脱清军被动地位,整顿水师,装备器械,探悉敌情动向,发动百姓,主动出击,以期取得胜利。”

刘彻笑了笑,拍了拍霍去病的肩膀,没说话。

霍去病一头雾水。

小刘据若有所思,随后从刘彻身后探出头来,对着霍去病指了指天幕。

实际上,林则徐的这一战法已不新奇,就是用好言诱令英军退出省河,然后在广州以东的猎德、二沙尾一带和广州以南的大黄滘一带阻塞河道,构筑沙袋炮台,派重兵驻守。

此两处办成后,再致力于黄埔,最后筹防虎门。

但是,若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这一建策有两项操作上的困难。

当时猎德一带的珠江河道,宽约660米,深6米以上,大黄滘一带河道,宽约350米,深约10米。

如果只是简单的阻塞,将无济于事,因为前次广州内河战斗时,猎德、大黄滘都已阻塞,但水中障碍皆被英军清除。

如按林则徐所要求的“巨石”堵塞,那两处的石方量不难推算,似在短期内难以完成。退一步说,即便阻塞了珠江河道,那也只是阻止英军舰船由水路直逼广州城下,又何以阻挡英军的陆路进攻?

堵塞的猎德,距当时的广州城约五公里,英军若从此处发起攻击,比后来的攻击路线只长三公里。

另外,林则徐堵塞河道的前提,是英军退出省河。可如何使英军退出省河,又是一件难事。林在此用了“好言诱令”四字,即虚假地应允英方的某些条件。

且不论道光的“断不准提及通商二字”的严旨,使奕山不敢同意英国通商。即便作此承诺,对英方也无吸引力,因为先前杨芳、怡良已经出具照会和告示。至于在其他方面作出承诺,更是违旨举动。

如果我们再看看道光帝的谕旨,便能知晓奕山绝不敢听从林则徐的这一建策。

道光给奕山规定的战法是大兵兜剿、擒获“夷酋”,其基本战略是进攻,而林则徐的战法只是保守的保全广州的方案。

尽管道光的旨意更加不切实际,但对统兵大员来说,不执行这一旨意,又是另一回事了。

琦善、伊里布前鉴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