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寇可往,我亦可往!(3)

“对了,但对了一半。”

武媚娘听到回答不明所以。

“请陛下解惑。”

李治抬头看向天空面带微笑平静的说道。

“先废丞相再立外戚,以表诚心。”

“再让太皇太后对外戚失望,避免身处高位坐大。”

“因此,他提拔了两位儒家的官员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儒家!”

“一直想进入朝堂拥有权力的儒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他们一定会劝武帝亲政,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多的话语权,才有机会扳倒黄老。”

“武帝只不过顺水推舟,让这两人去探探太皇太后的态度罢了。”

“果然,太皇太后没那么容易松口。”

“但对于不知自己心意的窦婴两人也大失所望。”

“如此一来,不用自己动手就让外戚的力量停止壮大。”

“明白了太皇太后的态度,开始蛰藏自己的想法。”

“也让其余儒家的人明白了他们能跟随的只有自己。”

“只不过是用了两个人,就达成了一箭三雕的结果。”

“不愧是能承大事者,天生的帝王,”

武媚娘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同年,匈奴派人来汉朝要求和亲,朝中以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争吵不休,经过一番争论,因战前的准备不够,刘彻采纳了主和派的主张。

公元前133年,王恢向刘彻提出了马邑之谋。以利诱匈奴军臣单于入境,在马邑谷中设伏灭之。刘彻批准,但计划因行动不周而没有成功,王恢下狱自杀。

此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更加频繁地入侵汉朝边塞。

此时,主父偃、严安等刘彻近臣提议恢复与匈奴和亲,以换取国家的稳定,但刘彻并未对匈奴让步。

天幕里的画面继续播放着,

未央宫内,

头戴通天冠,身披绛袍的刘彻闭着双眼一言不发。

殿下的群臣七嘴八舌的进言着。

“陛下,汉匈之间大战没有小战不断,还是和亲为上,不要轻启战端。”

“陛下!和亲政策,安边定略。一旦战败,不能复起!还望陛下三思!”

群臣们陈述利害,认为此时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