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出村后看着远处近处都是山林,孟娇娇不禁想到,难怪村里几岁的小孩手上都是茧,难怪柱子他们兄弟要到山上去做工。
不仅是这个大崖口村穷,是附近几个村子都穷。
马上就要入冬了,也不知道冬天他们要怎么挨。
帮,就算把所有钱财都拿出来,又能帮得了多少?
今年帮着渡过了,明年呢,以后呢?
晚上教赵崇良和孟浩昌做账,闲下来看他们各自算账时刘管家送来家中的账本。
看到上面列出即将花销大费用是木炭这一项,孟娇娇不由感叹,冬日真的快了。
刘管家见夫人叹气,还是手指落在炭那一处,便小声解释起来。
“我们府上装了地龙是以比寻常更费炭火一些,像我们这样用炭量大的都要提前预备好,不然等到冬日很冷的时候炭不好买不说,价格也会涨不少。”
孟娇娇感叹,“夏日用冰冬日用碳,都是大头费用。”
刘管家也心有感叹:“是啊,也不知道今年冬日会冷到如何程度,不过先备着总归是有备无患。
我们这边还不是最冷的地方,到了北方刚一入冬就开始下大雪,雪积着三四个月才化,好多地方连门都出不得。
其实也不怪这炭卖得贵,实在是必不可少要用的东西。”
孟娇娇点头,接着往下看,其他就是些平常要用的没什么特别。
“其实一般的木炭烧起来并不难,难就难在质量上。
小的家就烧过木炭,奈何手艺不够费时费力只能烧出低劣的炭来。”
刘管家笑了笑,笑里充满着对回忆的缅怀,那时候父母亲都还在。
“那种炭烧起来烟大呛人,不过总比没有用的强。”
自己烧炭啊,孟娇娇被他此话提醒立马就开始琢磨起来。
“那刘管家可是知晓烧炭最好用什么木材?一般又用什么木柴。”
“那就多了,青冈木、桦木都是好材料,再松树、杉树、榆木,桦木这些。
还有竹子也能烧炭,关键还是这烧炭的手艺。”
孟娇娇越琢磨越兴奋,当即就叫来常磊。
“明儿出城到山上去找找这些木材,附近那些山头都去看看。”
转头又急急吩咐人去请杨秋娥,现在没事杨秋娥根本就不往家里来,想见她一面都难。
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