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7章 复辟闹剧,立宪梦碎(2)

,既没有执政经验,也没有政治智慧。

相比于列强压迫,载沣还是更加担心汉人夺权。

于是,他直接下令罢免袁世凯。

君主立宪彻底成为泡影,满清也失去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

朱元璋冷哼一声。

这样腐朽的清朝,还需要自救吗?!

早点灭亡多好!

......

值得一提的是,昔日风光无限的总理大臣袁世凯在被罢官离开北京时,仅有两人出来相送。

一位是民国著名教育家严修,另一位就是杨度。

正因如此,当袁世凯在三年之后登上大总统宝座,就赶紧将杨度请到自己身边当幕僚。

杨度也有机会继续实施他君主立宪的抱负。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当时确立了共和制度,杨度仍然坚持推行君主立宪?

因为在民国初期,共和制在华夏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

长久以来,百姓已经习惯了皇权统治下的生活方式。

人们税也不愿意交了,活也不愿意干了,民间黑帮势力肆虐,基层治理体系几近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杨度坚持认为还是君主立宪适合华夏。

他坚信,一旦实行君主立宪制,那华夏就能像倭国那样迅速崛起。

......

李世民有些愕然。

共和制竟然还会水土不服吗?

片刻的沉思后,他恍然大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套伦理体系在华夏运行上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其影响根深蒂固。

突然一夜之间被推翻,也难怪几乎所有人都不适应。

......

然而,君主立宪前提,是要有君主。

于是,杨度就建议袁世凯自己当皇帝。

为此,杨度做了很多努力。

他成立筹安会,组建请愿团。

一边发表学术文章为复辟打理论基础,一边找社会各界人士写请愿信给袁世凯,表示拥护袁世凯称帝。

请愿信涵盖了广泛的群体,上至将军总督,下至妓女乞丐,都在信中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袁世凯几乎是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同意称帝。

......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