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442章 两个月灭萧铣(2)

武德三年,李世民和王世充开战后不久,南方的萧铣便蠢蠢欲动,意图趁乱北上,捞取好处。

为了阻止萧铣,高祖李渊高祖李渊急需分兵南下,牵制其势力。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向李渊举荐了他。

想到这里,李靖无比感激皇帝李世民。

当时的他,虽然才能已经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的认可,但在军中的威望和军功尚不足以让他统领全军。

所以,他只能统领一支万余人规模的偏军。

但是,这个机会,对于他而言,已经足够了。

......

战役一开始,天降大雨,长江水域暴涨,给唐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看到这种情况,其他人都认为,此时水路凶险,不宜贸然进攻。

而李靖却说,正是因为这样,这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出其不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在李靖的坚持下,唐军通过三峡顺流而下,一举拿下了宜昌。

......

李世民觉得萧铣是败给了自己的自大。

每年的九、十月,正是长江水位暴涨之时。

或许,在在萧铣看来,无论唐军多么强大,都无法与汹涌的长江相抗衡。

即便唐军有意进攻,也只能等到来年长江水位下降之时。

更何况,暴雨时期的三峡,水流湍急,难以行军。

所以,萧铣必然是断定,李靖绝不会选择在这个时机,冒险从三峡方向进攻。

故而,萧铣并未在沿江地区布置防线。

李世民露出一丝轻笑。

萧铣哪里会知道,李靖已经预判了萧铣的预判。

哪里会知道李靖力排众议,率领唐军强渡三峡。

......

得知宜昌失守的消息后,萧铣大惊失色,连忙调兵遣将前往下游的宜都进行布防。

得知此事后,唐军老大李孝恭提议趁着士气高昂,直接发起总攻。

然而,李靖却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认为此时不宜穷追猛打,主张暂缓进攻。

李孝恭听后根本就不服气,于是自己就带人杀了进去,结果大败而归。

而李靖则趁机率军发起了反击,不仅成功夺取了宜都,更是一路势如破竹,直逼萧铣的国都江陵。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