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312 乾隆:自弃化外,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戕,孽由自取(2)

至少,

截至目前他还没有截断走私链条。甚至都没有向皇上奏报,西南硝石矿和江南伪吴王之间的关联。

这到底是工作能力问题?还是工作态度问题?亦或是忠诚有问题?

总之,高端政斗点到为止。

绘画讲究“留白”,朝堂之上何尝不是如此?

留白,就是给旁观者留下足够的遐想空间,同时也更加突出中间的墨迹。

于敏中、和珅已经成功的把一根绳索套在了刘墉的脖子上,过段时间再慢慢收紧。

这只是一道开胃小菜。

真正的大菜,是阿桂!

第二份情报是来自江西学政!

自雍正年间开始,各省学政的地位大幅提高,他们不再属于地方官序列,而是礼部直属的京官!

一般由翰林院编修、检讨出任,任期3年。

木又力,只对木又力的来源负责!

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无视地方督抚的眼色,可直接向礼部和皇帝奏报。

“江西学政说,阿桂腊月初十起,率军从容撤出了九江。辎重粮饷府库未曾留下一点给贼军,全城完好。”

和珅眼皮一跳,

军机处拟旨“令阿桂署理湖广总督”好像是腊月初七。

这就意味着,阿桂这家伙是在旨意到达之前就擅自放弃了九江!

“奴才斗胆替阿相辩解一句,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阿相定然是他的道理,故而让城别走。虽然未曾焚烧全城,可他毕竟把府库辎重全部带走了,也~”

“你给朕闭嘴!”

乾隆一声爆喝,和珅顿时扑通跪地,不敢抬头。

于敏中也跟着跪好。

殿内回荡着乾隆愤怒的怒骂:

“狡辩。和珅你居然替阿桂狡辩。没有朕的旨意,他就敢提前撤出九江?”

“九江是什么地方,那是沟通南北的沿江重镇。论重要程度仅次于江宁。他怎么敢擅自决定的?”

望着愤怒的老皇帝,和珅表情惶恐,心中窃喜。

指出某人的缺点,未必就是害他。

夸赞某人的优点,未必就是帮他!

总之其中规则十分复杂,足够写一份社科论文!

上位者虽然知道其中诡道,可依旧会不由自主的被带歪,很难做到“不偏听偏信”。其中缘由十分微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