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92 李郁:我不听你们的,我要吸取一位希姓前辈的深刻教训(3)

“杨遇春,你呢?”

“嘿嘿,我选这种巴布塔盔。名字是怪怪的,但戴上感觉真精神。”

众人哈哈大笑。

李郁也笑了:

“猪面盔呢?”

“太丑了。而且视野太差,我宁愿不要。”

巴布塔盔应该是借鉴了希腊战士的审美,造型优美简洁,且很好的防护了脸颊、颈部和鼻子。

从正面看,面部有个y形的开槽,保证了视野和呼吸。

考虑到头盔和脑袋的契合,又配发了麻布的帽子作为内衬,这很重要。

指环王和有关希腊的战争电影中都有出现。

结束了这场讨论,李郁大体有数了。

他会听取这些一线军官的使用心得,但不会全部听取。军官只考虑武器是否先进,自己却要考虑武器的成本。

作为一个落榜美术生,

前辈的教训是很惨痛的,mp40,毛瑟98,虎式,德盔、军服,甚至背包,哪一样武器不是颜值出众,性能优秀。

一打三,甚至一打五。

可还是被乌泱泱多到数不清的,毫无美学的t系列坦克,粗制滥造的水管枪、平庸的谢尔曼给摁着打。

失败原因很清晰!

李郁自然要警惕,清廷完全具备狂爆垃圾兵的客观条件。

所以猪面盔虽好,只能少量装备。

巴布塔盔也是一样,仅能装备最精锐的甲士,其余的还是配发诺曼盔吧。毕竟一顶巴布塔的成本工时能抵3顶诺曼盔。

马钢会遵照自己的命令调整生产计划,同时逐步将原本的江宁籍挖矿工人淘换成俘虏苦役。

李郁发现了一条征兵的路子:

将产业工人征募为士兵。

他们在组织性和纪律性方面,天然的具有优势。尤其重工业的从业工人是非常理想的兵源。

为此他考虑组建第5军团,以各地工矿的工人为主要兵源。

当然了,熟练工人不能断层。

所以尽量抽取非关键岗位,有把力气就行的工人。

关键岗位的技术工绝对不能动,这些人是宝贝,是未来大工业的螺丝钉。

次日,吴军进攻清军第2道防线。

4000土尔扈特马队却突然赶到,在10里外逡巡。

第2军团只能抽调出6个营,携带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