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88 大清开国130年,可曾见过如此夹着尾巴的钦差?(3)

临行前,

乾隆在养心殿东暖阁召见了他,君臣密探许久,内容无人得知。

总管太监秦驷只看到了郑侍郎离开时那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官袍。

这可是11月的京城!

壮汉也要穿件夹袄的季节!

久在御前的他,立马猜到了几分。次日和珅向他打听此事,他也只是摇头,表示自己在殿外什么也不知道。

江苏的水有多深?

福康安去做巡抚,死了!

朱珪去做了布政使,获罪死了。

钱二愣子不信邪,巡抚布政使一肩挑,死的极其惨烈,被霰弹打成了筛子。

如果再细究起来,

还有在刑部大狱里关着,谣言漫天飞的两江总督李侍尧。以及流放盛京养马的前苏州知府,现汉中总兵马忠义。

只能解释为风水有问题!

以前京城的贵胄子弟们打破头要去的好地方,现在哭着喊着都不愿意去。

幸好皇上英明。

把巡抚的红缨帽扣在了自己的儿子,永琰脑门上。

京中子弟们私下都为嘉亲王捏了一把汗。

同时对皇上敬佩的五体投地,公平,真的公平啊。这要是有个闪失,不敢想。

皇子虽多,可活到成年、身体健康、具备储君可能性的真不多,一个巴掌都不到。

十七个皇子此时已经死了10个。

还有两个在病榻上,生命已经接近倒计时(一个没熬到春节,一个熬到了明年春天还是死了)。

尚且健康的仅剩5人。

而且由于生母、性格、仪表等原因,除了皇十五子永琰,几乎没的选了。

如此惨烈,姑且归咎于落后的医学技术和愚昧的卫生条件吧。

无论在哪个时代,对于想做大事的人而言,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太重要了。

活得久,就是赢家!

言归正传,

淮安知府常火炎、淮安督粮道于运和,还有扬州知府胡佐佑等20几位地方官肃立在码头。

红毯铺地,锣鼓喧天。

“下官们恭迎钦差。”

“诸位请起吧。”

郑谨生毫无倨傲,而是十分的机警。

他从走下船的一刹那,就觉得心悸,望着这些笑脸恍惚之间看到了刀光剑影。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