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79 乾隆:若保不住这龙椅, 要天下何用?砸了,毁了,卖了都无所谓(4)

过他没有吭声,

目前身份尴尬,莫要学杨修。世间太聪明的人,容易夭寿。

不过回去之后可以偷偷让家人在金山卫买点地。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这条水道!

万一在新朝混不开,做个富家翁也不错,坐在家里收租,能吃三代人。

“江南地区无洪灾,却有内涝。你组织人手再修几条泄洪河道,好将雨水快速排入湖泊运河。可先从苏州府着手。”

“下官遵命。”

“好好干,本王是念旧情的。你不负我,我不负伱。”

黄文运瞬间泪奔,感动的哽咽。

这句话的分量,太重了。

待他哭完,李郁随意问道:

“你也是做过一任知府的。本王目前一直忙于军务,未曾在民治上投入太多。各县的衙门空缺颇多,说的难听点,许多事还是靠着原来的那些旧人在维持着。”

“所以你可有建议?”

黄文运一愣,开始默默思索。

“州县衙署职责,无非是3样。钱粮,刑狱,教化。王爷可将前两样交给士绅子弟。只需注意监察,定下行事规则,想必问题不大。”

李郁没有当即表态,但话里的意思很明显:

“只怕这些人还想着循清廷旧制,欲为十里诸侯。”

沉默了一会,李郁又问道:

“科举和不纳粮,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黄文运只能低头道:

“王爷圣明。此两样在,士绅群体就在。此两样亡,士绅群体名存实亡。历朝历代帝王都清楚,不是皇权不想下乡,而是没法下乡。”

李郁点点头,挥手示意:

“你下去吧。”

“是。”

船队在此地稍歇,补充给养。黄文运下船筹备餐食。

听到背后有人重重咳嗽了两下,他回头一看,连忙拱手:

“胡大臣,下官拜~”

“哎,不必不必。都曾是一府同僚,莫要生份。”

俩人寒暄,追忆了一会往事。

胡雪余打开了正题:

“黄大人饱读诗书,可知这宋史有何特殊?”

黄文运立刻就想起船舱内看到的那一幕。

略一思索,就答道:

“24史当中,宋史篇幅最多,字数最多。”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