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73 乾隆:朕六十有余,对一个草原来的遗孀实在提不起兴致(5)

王爷组建第4军团,要求兵源本土化,全部来自江南民间,还要自愿。

这个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捆绑了东山青年文官学校的入学门槛后,就一点都不难了。

有许多人私下劝谏过,觉得此举代价太高。

只要打的下江山,还怕没人来做官?简直比太阳西边出来还可笑。

至于说江南人不愿从军,那就算了。

这片土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换块区域募兵旗一竖,银箱打开,兵员要多少有多少。

李家军内部没人理解李郁的真实想法。

他如此大费周折,目的是为了提炼出一块基本盘。

唐朝以来,江苏北部除外都是大一统王朝最理想的地盘。

民心顺,土地平、钱粮多、天灾少,商业繁荣。能够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粮食、士子。

任何一个帝王都会牢牢的攥在手里,把“王化”秩序长期的推行下去。

假如把帝王比喻成牧民,各省比喻成圈内的牛。

苏牛,就是圈内最优质奶牛!

没有之一!

为此,牧民不惜任何手段也要让这头牛顺服。

如果沾染了牦牛性子就不好控了,牛圈拦不住,牧民的鞭子更拦不住。

而李郁,希望从这片土地再加上杭嘉湖平原的原住民中提纯出一批基本盘。

将来执行他治理帝国的腹中策略。

不出意外的话,第4军团很多人会战死,他们的血就是儿子兄弟们的血税。

流过血的忠诚,才有价值。

和科举出来的那帮人不一样。

至于范族长所提出的,才识学浅,不通儒学,不懂治国等等理由更站不住脚。

世上只有科研领域,需要真正的聪明人,天才。

其他领域设置门槛仅仅是为了筛选。

并不是说,坐上那把椅子后的工作很难。相反,或许很简单。

这就是一个障眼法!

在李郁面前,是不存在的。

故而乾纲独断,执意推行。

光靠文官学校入学名额绑定,是组建不起一个军团的。

李郁又祭出了第二步:“酒水统购统销”。

明面是控制酒业挣钱,实则是为了兵员。

这一措施比较有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