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55 乾隆:王亶望他敢报大捷?(5)

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有很大的盲区,容易跌跟头。

大儿子于运和,虽读书有天赋,人也勤奋踏实。却因读书太多,做事循规蹈矩。书信中时常透露出一种希望做出点耀眼的成绩,打稳入仕根基的想法。

想法很务实,但不适用于世家子弟。

平民子弟若有如此想法,倒是极好。一步一个脚印,稳中求进,风暴来临时也不至于翻船。

世家子弟有这种想法,

要么盘桓在中等职位,不上不下。要么会被人利用,卷入是非。

很显然,老于家属于后者!

这俩儿子哪怕有和珅的三四成功力,自己也能笑着去见列祖列宗了。

家乡金坛县沦陷,损失很大。但没关系,浮财而已,几年就全部补回来了。

急务是给那么多族人重新寻找一安身立命之处。

这次的灾难提醒了自己,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家族有必要开枝散叶。

3000里外的苏州府。

情报署署长刘千坐在一间不起眼的酒楼里,透过窗子看热闹。

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四川年轻人驾船至苏兜售硝石。

量不多,每次少则两三百斤,多则五六百斤,但是纯度高的惊人。

火药工厂的老师傅断定,这批货应该是品质优良的天然硝土经过几道工序提纯后的成品。

也就是说,这个年轻人很可能来自某个硝石矿。

对于当前极度缺乏硝石的李家军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刘千才亲自出手了。

杨遇春,16岁。

四川崇州人,读过私塾拜过武师,少年时期家道中落,被迫出来谋生。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被福康安发现,培养成为嫡系将领,属于嘉庆朝的擎天武将之一。

此时他被一群泼皮拦住了去路。

“嘿,你踩到老子的脚了,赔钱吧。”

“干啥子?敲诈吗?”

“哟,四川来的瓜皮?没瞧出来你还挺横。”

一个泼皮伸手推搡,居然没推动。

众人相视一眼,领头的笑道:

“遇上练家子了。兄弟们,打。”

一群人挥舞着棍棒围攻杨遇春,街道顿时乱成一团。

苏州府城,乃是首善之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