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21 赞美东王,咒骂朱元璋(6)

一身泥水狼狈不堪,像个土拨鼠。

他顾不得脏兮兮,就来到了帅帐:

“主公,我需要大量木头,支撑坑道。”

李郁一愣:

“辎重营的所有木头都归你调配,还不够?”

“远远不够。”

“别急,坐下来慢慢讲,遇到什么困难了?”

“江宁的地下层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面窝头,土质太松软了!挖到哪儿塌到哪儿!必须一边挖掘一边加固。”

“和长兴煤矿比呢?”

“不好比。完全不一样。在矿区的时候,支撑的木梁之间距离有一丈,极少数区域才加大密度。”

“那江宁呢?”

赵二虎苦笑:

“间隔超过2尺,就塌下来了。”

“那挖掘地道爆破的战术还能继续吗?”

“能,就是需要时间,起码~起码12天。”

李郁缓缓点点头,随手敲了一个鸡蛋递给他,示意他吃掉。

“来人。”

“义父有何吩咐。”

“抽调500兵,就近砍伐树木,不够的就拆房。”

李小五立马出去了,大营很快喧闹了起来。

江宁城周边成材的树林很少,都被砍伐殆尽。大清朝的百姓不懂保护环境,都砍伐做了柴火。

这一点,就不如苏州府绿色。

李郁起家的第一步,就是全府推行煤饼,不许砍树。

所以,士兵转而开始拆房。

外城房屋众多,人烟稠密。此时大部分百姓都跑了,躲避战火。

空置的房子拆掉,取房梁还有主柱,战争的破坏不可避免。

江宁城的清军也发现了拆房的烟尘。

他们倒没怀疑什么,因为换了他们也会拆,就地取材是大军的必备技能。

这么多人要吃饭,需要海量的柴禾。

所以一些城墙上站岗的民壮,反而幸灾乐祸了起来。

“这下好了,士绅老爷们得心疼死。”

“谁说不是呢,吊城外的这些铺子值钱的一批。”

“有多值钱?”

“就冒烟的那地儿,一间铺子至少300两。而且有钱还未必买得到。”

“嘿,听你这么一说,我心情好多了。”

1770年,也就是六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