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218 主公有令,火候已到,今日必破丹阳城(6)

几个士绅撑着伞,站在一处茅屋下,聊着闲话。

根据甲方的要求,优先雇佣周边无生计的贫苦百姓。苦力工钱一天30文,工匠50文。

士绅们虽然觉得太高了,却也无奈的照做。

每天有一个骑马穿红黑军服的贼兵,过来巡查一遍,指出问题,要求改善。

想敷衍过关是不行的,范京告诫过监工,炮楼容不得一点造假。

图纸规定的墙壁多厚,就必须多厚。

少一层砖,就自己填进去。

在次重要路段,炮楼是单独存在。

砖砌,三层。

可驻兵10人,生活不受影响。日常存有煤炭、米面、火药炮子等物资。

有一门短管佛朗机炮,安置在最顶上一层。

万一被大队敌兵围攻,可快速向四周倾泻密集的霰弹。

开阔区域,炮楼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子母堡群。

以一座砖头水泥砌成的可驻兵百人的三层炮楼为核心,周围分布多个两层小型炮楼。

这个季节土层松软,四周挖掘环形壕沟,堡垒之间也挖沟。

平时铺设木板走路。遇敌则撤去,形成障碍。

即使是数千清兵围攻,配备红衣大炮,也要费不少周折。

所有炮楼,皆为圆形,被炮弹击中时能最大限度的卸去力道。

炮楼也不是笔直的墙壁,而是微微向内倾斜。

这样的建筑最稳定!

最顶层的屋檐统一向外多延伸二尺,作为雨檐。

在江南的多雨季节,很实用。

考虑到守兵的长期居住感,顶楼是平顶露台,瞭望视野开阔,又能晒到阳光雨露。

毕竟非战时长期窝在阴暗的炮楼空间里,挺憋屈的。

总之,李家军的到来,给当地的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谈资。

他们已经忘记了初期的恐惧,开始好奇的观察这些造反的人。

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兵的号服好看!

李氏军服,论成本是清军的五倍。

最大的变化,在于贴身。

清廷的官袍丑陋,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没有束腰。

像个面口袋,套在身上,人毫无精气神!

其次因素是颜色,选择的是设计师都驾驭不来的青色、黑色。

加之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