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文武大臣们便早早得来到了齐王府。
大明上朝的时间非常早,大臣们倒是早就已经习惯了。朱祁钰则一边在被窝里磨蹭,一边抱怨:“这些上朝时间都是谁定的,我已经尽力不去墨守成规了,怎么大臣们还是这么早就跑来。”
凝香只得笑着哄道:“夫君还是快去快回吧,奴家暖着被窝,等夫君回来。”
“哎,赶紧杀了也先吧,真是够了。”
朱祁钰一边骂着也先,一边起了床,穿戴整齐,来到西花厅中。
待到在软榻上歪好,朱祁钰环视一下众人,今天来了两个不常露面的人,一个是徐珵,一个是丰城侯李贤。
朱祁钰不得不感叹勋贵们的效率,自己刚赶走了一批人,勋贵们马上就又推出了新的代言人。
而且这位丰城侯资历还很老:他家是开国勋贵,宣德年间,李贤就已经在领前军都督府事。到了正统年,李贤做过大同府总兵官,现在领南京中军都督府事。
因为这场北京保卫战,南京的军队也调来了北京,这位丰城侯领着新一批勤王军刚到北京没多久,就赶上了皇帝发动政变,赶走了一大批在京勋贵。
有资历的勋贵,要么死在了土木堡,要么被赶出了京城,要么就像魏国公那样,一直在南京镇守。
所以李贤猛然发现,在亲太上皇的在京勋贵里,自己现在成了最年长最有威望的那个,想不被推到前台都不行。
但朱祁钰已经懒得和这帮亲太上皇的勋贵们假客套了,就算再掏心掏肺,他们就还是这个态度,那又何必再热脸去贴冷屁股。
再说亲太上皇的勋贵,能力强的靖远伯、宁阳侯远在三五千里之外,在京城的,全都是些没什么本事的废物,根本就不值得重视。
所以朱祁钰第一句话,便是开口询问徐珵:“徐爱卿,你的治河方略有眉目了吗?”
徐珵见新君第一个就问自己,倒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回道:“启禀陛下,臣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略。
不过说起来,话有点长。臣认为之前的治河策略,只注重眼前,不重长远,完全是治标不治本。
就拿现在来说,不能因为山东段决口,就只想着加固山东的河堤。朝廷应该对黄河与运河的治理,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数十年如一日地去执行。”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一会朝议结束,徐爱卿留下,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