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五章 万国来朝(1)(5)

渴望,有些则摸了摸自己身上的棉衣,低下头只感觉有些自卑。

他们在自己国内都是权贵,里面都穿着华贵的丝绸衣服,但跟宋人比起来,就像是沐猴而冠,因为这里每个宋人都穿着名贵的棉衣或者羽绒服。

这里的百姓只要有正当工作和职业,认真努力干活,一年下来的收入可是这些小国权贵们的全部家当。

可以说除了内城和外城的房子买不起以外,不管是什么生活他们都能过得起,哪怕是高档娱乐场所,樊楼之类的地方也不是不能消费。

相比之下,他们就算是权贵,不管是娱乐生活还是正常生活,或许都不如大宋一名汴梁百姓过得好。

这就是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人口可能只有几十万的小国之间的差距。

就好像后世霉帝60-70年代,一个普通工人就能过上中产生活,可以买得起别墅,住得起洋楼,养活一家三口还能别墅带条狗。

而非洲那些国家却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一样。

从火车站出来之后,一行人被接引到了外交部的马车边,他们作为外宾自然不可能靠双脚走路。

但汽车还没造,无轨电车也没有研究,自然就只能用传统的马车。

很快十余辆马车就拉着勃泥国使者一行人徐徐向着外城而去,到晌午时分,他们穿过了南熏门,向着内城方向而去。

汴梁大改造,加上皇宫扩建,如今汴河北面至宣德门几乎都是皇宫范畴,有大量的国家机关和部门。

外交部就在左掖门外,现在的左掖门由于扩张的缘故,占据了以前左掖门外的秘书省,原来秘书省街对面是乾明寺,如今就是外交部。

这里不仅有外交部的许多机构,还有一些楼房,其中一栋叫汴梁酒楼,专门招待外宾。

虽然没有电梯,但其中装饰豪华,更显得大国气度。

只是车队刚进入南熏门就遇到了麻烦。

虽然城里街道宽阔堪比六条马路,但愈发繁荣的商业还是让城里交通拥堵。

本身交通拥堵问题在赵光义时期就有体现,到赵恒时期愈发明显,到了如今就更加堵,各种摊贩、人流、马车以及自行车让前行的道路缓慢。

这无关交通秩序的问题,纯粹就是人太多了,一条街道可能有上万人,后方的马车只能跟着人潮慢慢挪动,没有一点办法。

“这人也太多了。”

锡理麻喏撩开车帘,向外探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