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历史性的一刻(4)

、沈括等人不仅是进士出身,儒家文化的代表,同时也都是科学家。其中张载作为儒家理学创始人,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影响深远。

“此物给我演示一下吧。”

赵骏目光看向那铜盘。

铜盘装置很原始,就是一个指南针加上一些铜线、磁铁组成。

苏颂把其中一根线接到了指南针上,指南针顿时来回摆动起来,似乎受到了什么磁场干扰一样。

这就是最初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嗯。”

赵骏点点头道:“很好,官家跟我说过,磁铁与铜线之间会产生电流,通过线连接磁铁正负两极,就能把电流引出来。”

“就是现在还不知道此物有什么用。”

郭谘挠挠头。

“可以发光,官家今天上午在宫中已经实验,成功地让碳丝发光,只是持续时间不久,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或许能让它一直光,那么将来晚上照明,或许就不再需要蜡烛和火把。”

赵骏做出重要指示道:“你们可以沿着这个方向,找到合适的材料,钨石或许可以试试。另外就是继续研究电力,做到电力可控,可发展,可持续。”

“是。”

众人听了顿时觉得找到了方向,纷纷应下。

如今科学院缺的不是人手,而是缺那种灵光一现的天才,只要有人指明了方向,以他们的智慧不是不能弄出科研成果。

看了历史上第二台发电机之后,赵骏就又视察了化学院、生物学院、农学院。

目前科技水平还不算高,基本上跟明清同时期的西方差不多,但也够了。毕竟科学只要打好基础,那么未来一两百年内,必然会出现技术大爆发时期。

现在基础打得差不多,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生物学都慢慢在铺开,以后十年内就要全大宋进行科学教育,教育普及之后,就会爆发出各种各样的科研人才,五十年内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水平或许不是梦。

下午申时,照例开启崇政殿会议,这个时间点凉快一些,那帮白发苍苍的老登们一个个早就就位,赵祯在自己书桌上摆弄着一个大铜盘,周围缠绕着四五个磁铁线圈,还有根线连着一个灯泡。

虽然由于苏打制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规模制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碱的,只是需要一些办法祛除杂质,赵祯作为皇帝想办法弄到一些天然碱制作透明玻璃还是容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