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一振。
说实话,前两轮改革。
第一轮考成法只是整顿吏治。
第二轮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核心只是休养生息。
而范仲淹真正要做的,向来都是解决三冗。
历史上他庆历新政,革除弊病,不就是为了解决冗官冗费冗兵吗?
如今。
终于到了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赵祯担忧问道:“大孙,真的已经到时候了吗?”
“是啊。”
赵骏长叹道:“到了。”
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低头看着地面,在厅中来回笃步。
“如果我是在七年前,就要开始新政,那个时候的大宋,就像是个处于绝症当中的病人。”
“三冗在那个时候,虽然在祸害这个病人的身体,可同样也在吊着他的一口命。”
“冗官稳住天下读书人,冗兵能缓解社会矛盾,让西夏和辽国忌惮。冗费支出虽多,却让百官衣食无忧。”
“这样即便当时的大宋内忧外患严重,起义遍地,在士人和军队的支持下,还能维持局势。”
“如果我那个时候就要兴冲冲地搞改革,大宋的下场,只有一个结果。”
赵骏扭过头,看向二人,厉声说道:“死路一条!”
“但现在。”
他吐了一口长气,指着门外认真道:“内忧外患暂时解除,大病谈不上痊愈,但也已经开始恢复,民生逐渐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三冗就变成了尾大不掉。”
“非要这个时候开始吗?”
赵祯面色愁苦道:“此时国内才刚刚安稳不过两年,很多事情还未走上正轨,若是现在开始,朕怕又会引发新的动荡。”
“唉。”
赵骏又叹了一声,坐回了椅子上。
范仲淹就问道:“是什么契机,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可以开始了?”
“去美洲的船回来了。”
赵骏坚定且认真地说道:“新的作物一旦在大宋推广,势必能够让生产力再次暴增,此时正是裁军的好时机。”
“可是为什么不再等等?”
赵祯劝道:“现在也只是听说他们回来了,都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带回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就算带回来了,推广出去,恐怕没有三五年都是个问题。”
“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