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二年(1042年),因西夏屡次寇边,宋仁宗决定改革陕西军事指挥体制,下诏分陕西路为鄜延、泾原、环庆、秦凤四路,设置经略安抚使,本路的军官都总管、副总管、钤辖、都监,都由经略使指挥。
但如今由于赵骏出现,让赵祯意识到必须提前做出应对,于是今年年初,在吕夷简的“举荐”下,赵祯正式分陕西为四路,由陕西经略安抚使统筹所有军政要务,范仲淹成为首任经略使。
范雍因治理陕西“有功”,被调回知河南府。
虽然范雍有点摸不着头脑。
自己这堂堂陕西路转运使是正四品大员,而知开封府、应天府、河南府、大名府四京长官是从四品,比一路长官低半级,为啥有功还要降职?
可不管怎么样,这个政令得到了政制院的一致同意,在官家以及诸多宰相的推动下,这道政令迅速下达,并且实施下去。
于是范雍被调回河南,范仲淹带着王德用以及两万士兵浩浩荡荡向西北而去。
熙宁五年陕西路分为秦凤、永兴军二路,但如今分出的四路总体上还是以陕西路为主,下面的四路可以看做主要部署的四个战略军区。
因而如今的陕西路依旧是以长安为治所。
但范仲淹却并没有前往长安,而是命令新任的陜西体量安抚使庞籍在后方长安筹备粮草,自己亲自前往延州。
历史上赵祯虽然任命夏竦前往西北主政,可也同样任命了大量的文官进行牵制。
如韩琦、范仲淹、文彦博、范雍、庞籍、王尧臣、杨偕、滕宗谅、王沿、范祥、刘平、尹洙等人都在西北担任经略使、安抚使、招讨使、转运使等要职。
这些文官相互掣肘,相互扯皮,结果就造成了内耗不断,在防守、出兵等各个面上意见不同,最终大宋各部加起来兵力远胜于李元昊,却被李元昊逐个击破,三次大败。
现在吸取这样的教训,赵祯只任命了范仲淹为经略使,庞籍、王尧臣为安抚使,并在四路设置王沿、刘平、王德用、文彦博四名转运使,其余又有尹洙、范祥、杨偕、滕宗谅等人为副使。
官员虽然还是很多,却以范仲淹为主官。
如此一来,朝廷的任命给予了范仲淹极大的边帅权力,西北军政大事全部交由他处理,无需汇报皇帝和政制院,真正相当于唐朝西北节度使。
老范于二月中旬到了延州,到地方后立即开始筛选兵将,组建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