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 苛捐杂税,路遇田昌(2)

分支运河还二百多丈远,就算要交税,也得等到宁陵码头再说,没想到这些人提前把船给拦下了。

赵骏船只的驾驶者是江大郎他们,他们本身就是码头出身,船只操纵娴熟,自然由他们掌控。

此刻江大郎让船舱的人停好船只,探头看向外面的小舟。

“几位官人,何事?”

江大郎面无表情地问道,他其实知道是什么事,常年靠漕运讨生活,又怎么不晓得里面的规矩?

小舟上一个税丁头目呵斥道:“瞎了你的眼,不认识字吗?我们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过路的商船都必须交税。”

江大郎沉声道:“可是我们船上并无货物。”

“检查!”

税丁头目大喊着。

“出什么事了?”

赵骏这时候走过来。

“知院,是应天府商税院宁陵场务来收税了。”

江大郎回答道。

“呵呵。”

赵骏给逗乐了,说道:“真会横征暴敛,宁陵哪来的场务。”

宋代商业繁荣,征税都有规定。

以各路主要商业城市为基点,设商税院、商税司、商税务,下设各地税亭场务。

问题是最早税务规定只在各个主要商业城市征收,你路过哪个大城市,就在那里交税,为货物总价值的2%。

以扬州到汴梁为例,征收点只有扬州、楚州、泗州、宿州、亳州、应天府以及汴梁七个地方。

这样大概税收就是你货物总值的14%。

如果路过每个县城都要交一次税的话,沿途可是有20多个县城,交40%以上的税,商人不得亏死?

毕竟古代经商成本本来就高,利润并不可观。如果再加上高额税务,商人要想赚钱,就要提高售卖价格,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

所以当时规定抽税率基本要维持在10%左右。

可惜的是规定是规定,各地根本不履行,往往每过一州至少要被抽两次税,而且苛捐杂税极多,什么“力胜钱”“到岸钱”“市例钱”“过桥钱”“打扑钱”应有尽有。

到宋徽宗时期,抽税率已经达到30%以上了,严重增加了商人们的负担。

显然应天府在宁陵设场务,就是准备雁过拔毛,到时候在应天府还得交一次税,估计到了扬州,这税率已经远远超过10%,在20%以上了。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