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缉拿之意。
所以虽然职位是金国和南宋才出现,但由于早已经有了这词,因此警察是干什么的,宋人清楚。
“嗯。”
赵祯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就点点头道:“那好。”
“以后各级规划的话,国家级就设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级,部的直属下级部门是司,司的下级是案,案的下级是局。不过在地方上可以变通,如局下面是处,县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厅,路下面是署。”
赵骏继续道:“而原来的三司户部有左右二曹,变成左右二司,下辖十四案,三十四局,这样对应的差不多也是我们后世的高官、市厅级、县处级以及镇科级。”
宋朝行政区域是路——州府——县——乡镇,跟后世省——市——县——乡镇差不多,所以在职权上也可以贴近类似。
“候补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级长官就应该是正三品,恰好这个时候的各路级转运使按照寄禄官来说,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过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对各级官员大范围订制品级。”
赵骏继续道:“至于从二品官员可能会缺失的问题也简单,那就是调高部的级别,比如财政部、兵部、工部、礼部、户部、吏部、教育部等这样比较重要的部门,为了提高权重,就增加其长官品级,比普通部门高半品,也有优先进入政制院的资格。”
“那干脆就给这些部门长官以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头衔即可,有这个头衔的便是从二品。”
赵祯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以后御史台在路一级,建御史署,州府设御史厅,县里设御史局,形同后世纪律监察会,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辖,直属于上级御史领导,地位超然,监察地方百官,一个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级下达指令,有直接抓县令的权力。”
“这职权是不是太大了?”
众人惊愕,吕夷简更是说道:“那地方县令、知州的权力,岂不是要被钳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们希望的吗?”
赵骏耸耸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设什么通判、司法参军就是为了钳制知州权力,弄得官员职权不明,互相争权夺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现在把职权划分干净,又能钳制地方官员权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议!”
“臣也附议!”
“就应该如此。”
众人互相对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