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赵祯的智慧(4)

一旦破了此例,对朝廷的威信打击有多大?让万千举子寒心,朝廷要丧失多少人才?”

吕夷简摇摇头。

“赵骏啊。”

赵祯见他们相持不下,迟疑劝道:“要不这事还是算了吧。”

“当然不能算了。”

赵骏同样固执道:“我也有我的立场和想法,高考是公平公正的,但依旧有特招、单招、保送,这就是我们的不同。用人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一直这么死板,对于国家改革来说完全是一种阻碍!”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会同意。”

“是的,你就算说出朵花来都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科举乃是底线。”

“别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才能入朝为官。而你却想希望我们能够为你大开方便之门,这太过分了些。”

其余人纷纷不赞同赵骏的说法。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古代和现代思想碰撞的地方。

赵骏觉得现代大学招手本来就有灵活的波动,只要不作弊,把分数线调低一点无可厚非。

可他们却觉得不行,你必须要所有科目达标,没满分就不能考进去。

所以两边就一时僵持住,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属于立场之争。

谁也不希望在这件事上松口。

这可就苦了赵祯。

夹在两方中间左右为难。

见他们都固执,赵祯就更加无奈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似是福如心至,稍稍思索了片刻,他忽然脑子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咳咳。”

赵祯咳嗽两声,等众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他的时候,才沉声开口道:“说句实话,朕其实觉得赵骏说得有道理。”

“官家。”

晏殊大急道:“科举乃是一国之根本,万不能动摇啊。”

“朕并不是动摇,而是觉得大家都没错,赵骏的话也有理,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再想个别的方式?”

“别的方式?”

“不错,朕决定裁议明年省试考《孝经》,《孝经》的字数最少,也最容易背诵。乡试的难度会低很多,整体难度不用调整,只是略微降低占比如何?”

赵祯沉吟道:“现在离秋闱还有二十余天,只要这段时间赵骏好好读一读《孝经》,诸位皆是当时大儒,就常来宫中教他读书。等解试结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