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和各处衙门里。
按说只是一个身份半灰不白的幕僚离开。应该引不起多大议论,又不是要换巡抚老大人。
但方应物不似普通幕僚,实在不够低调,也不是那种隐居幕后的纸扇子。反倒经常抛头露面的处置事情。又是城仅次于巡抚的正经学历,颇为招人眼球,不然也不会得到“二巡抚”的外号。
其实方应物对此也很无奈,并非是他喜欢管闲事。但榆林城有榆林城的特殊情况,尚没有形成严密的官僚机器。许多事情不得不亲力亲为。何况之前城里连读书人都没几个,他方应物堪称是“舍我其谁”,怎能不出面?
而且方应物给榆林城带来的变化太大了,简直是个富有传奇se彩的人物,至少几十年内也将是个传说。
首先是筹办学校,开创了地教育事业先河,并培养出第一批读书人,这一切大大提升了地化品质;其次是向朝廷提议开边市,奠定了商业基础,将来榆林由纯军镇带上繁荣商镇的se彩也不是没可能。
地人对上述这些都是颇有感触,难免要对方秀才的离去议论一番,大抵上还是惋惜居多。
对旁人而言,方应物去向只是茶余饭后的话题,但对一些比较亲近的人而言,则是利益攸关的大事了。
比如正在孔庙督工的孙林听到消息,立刻第一时间奔赴巡抚都察院,找到方应物叫了一声,“方相公!你要对我负责!”
方应物闻言差点起了鸡皮疙瘩,“你要我负什么责?”
孙林振振有词道:“我已然得罪了彭指挥使,该早就远走高飞。但因为有你支持,这才留在榆林,而且与彭指挥怨隙更深。如今你若走人,那我在榆林何以自处?”
方应物胸有成竹道:“你那仓库大使也别做了,卫学建好后,你就来巡抚行辕承发房。有抚台庇佑,当可保你无虞。”
“多谢方相公。”孙林谢过后,又怀疑道:“可是抚台能稳当住么?别又被汪太监挤兑走”
方应物哭笑不得,“连我都要托庇于抚台门下,你担心什么?难道我比抚台还令你放心么?”
孙林皱眉道:“总觉得没了你协助,抚台老大人似乎也不太能站得稳。”
方应物为孙林的信任感到受宠若惊,“但且放心!如今局势渐渐稳固,抚台即便不能进取,但守成有余,庇护你没什么问题!过一年半载汪太监走了,那就更可高枕无忧了。”
方应物说的是真心话,并不是哄骗孙林。汪芷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