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4)

但见考棚里一位名为温体仁的二十多岁读书人,待看到考题时也是吃了一惊。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人,容貌极英伟,可以称得上美男子。

通览全部后,温体仁坐在考房里久久不能下笔。

但见左右考生再如何这时候也是已经开始撰文了,但温体仁却没有如此,而是重新审视起题目来。

温体仁见这第一题,生财有大道,这题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是最要害的。

为何这么说?

因为这道题考过。

哪一年考得?

嘉靖二十六年。

对于读书人而言,背昔年会试范题程文是基本功,所以温体仁能够一眼看出不奇怪。但是这在科举考试中是基本不可能出现的,而且还是朝廷最重要的会试中。

那么身为主考官为何要出这一题呢?

因为嘉靖二十六年那年,张居正中进士。

到今天这个考场来的读书人大多背过这篇大明第一权相的程墨范文。

善理财者,得其道而自裕焉。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没错,这就是张居正写的。

不过今日的考题加了‘生之者众……是则平’这一大段话,考生再照抄张居正的范文是不行的。

但主要今日重新提之又是什么用意呢?

林延潮以为张居正平反而拜相,今日提此就是要为‘新政变法’正名了。

这也就是孔子说得,必得其名。

所以这一题要从变法上答。而林侯官主张变法在于通商惠工,那么生财有大道,即谋利也。

义,利也。这是墨子之言。

尽管不是儒家经义,但剑走偏锋可以令考官耳目一新。

温体仁稍稍有了思路又看下一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圣人言只要能求富贵,那么给执鞭之事也是可以为之的。

执鞭就是仆役之事,圣人连仆役都不以为下贱,又何况于工匠,商人。

此可以引出四民平齐,太祖定下的贵农贱商已是过去,只要是百姓所好为之,又有何不可。

周书曾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所以破题可以从此开始。

温体仁想到这里精神一震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