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四章 清清白白爱民如子的好官家(5)

“哦!”

文及甫虽然政治智商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在其他方面,却并不弱。

他若有所悟的低下头去,道:“知道了,大人!”

几乎是在同时。

汴京城的另一端,韩绛也在看着汴京义报上的文章。

他刚好看到了,文及甫念的那一段之后。

“当今官家即位以来,上承三代先王之教,用六圣之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于是,国家日盛,四海升平,万国来朝”

“吾闻京中有商贾曰孙赐者,广开宅店,以烧肉为业,雇工以数千新城外坊主李二虎者,雇工数百”

“凡此种种,京中百万军民,赖以为生于是不耕于田,而可得温饱”

“是故云:涓涓细流,可以济沧海!”

韩绛放下手里的汴京义报,长长的出一口气。

他想起了自家在老家的产业,也想起了,他即将与曹佾一起买扑的那个抵当所。

于是道:“后生可畏啊!”

文章,不算好。

甚至可以说平庸。

但问题是

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去了!

尤其是那一句:涓涓细流,可以济沧海!

简直就是对圣人的微言大义的完美解读!

不!

这就是圣人的本意!

必是孔子在千余年前,真正的所思所想。

也是汉唐之主,所不能采用的,而唯有本朝,唯有当朝官家,才能采用,才愿意采用的千古圣政。

天子,真乃明君!

而那些巨商大贾之家,当然也很关注汴京义报和汴京新报。

尤其是汴京义报这种面向士大夫的报刊,巨商大贾们的关注还在士大夫们之上。

这是商贾们的天性使然。

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模仿、想象并尽可能的让自己融入到主流圈层中去。

大宋的商贾们尤其如此。

他们传儒袍,戴儒冠,不管有没有学问,都会在家里准备辟一个书房,装满书册,假装自己也是士大夫。

所以,汴京义报每次发行,司马光旧邸前,就会排满长队,都是京中富商们的下人。

故此,今天的汴京义报一发行,就被这些人买走,然后送到了各自主人

上一页 全文阅读 下一页
  • 今日热门
  • 本周排行
  • 阅排行
  • 年度排行
  • 最新更新
  • 新增小说